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865有机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答案】键的解离能是指要使ImolA —B 双原子分子(气态) 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 时所需要的能量.
键能是指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 结合生成A —B 分子(气态) 时放出的能量. 显然, 它们在数值上虽相等, 但意义上却是相反的.
2. 怎么除去混杂在甲苯中的少量吡啶.
【答案】吡啶有一定的碱性, 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 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洗涤, 吡啶与酸成盐而进入水相.
3. Granatine(化合物A , AgOH 加热处理生成
B(
) 是存在于石榴皮中的一种生物碱, 它与过量).B 再经
作用后再用
处理、AgOH 加热得一双烯混合物C 和D , C 和D
催化氢化都生成环辛烷, 用紫外光谱鉴定双烯混合物发现无共轭双键存在, 写出A , B , C , D 的结构.
【答案】从A 的分子式可知其不饱和度为4, A 经两次Hofmann 消去反应后得双烯混合物C 和D , C 和D 催化氢化都生成环辛烷, 说明A 为桥环化合物, 结合Hofmann 消去反应的特点即可确定A 、B 、C 、D 的结构
.
4.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高低, 试解释之.
(1)(2)(3)
和和
; 和
;
【答案】化合物的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沸点越高.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量有关, 极性越大, 分子量越大, 则沸点越高. 若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则沸点升高.
(1)(2)(3)
, 后者的分子量大于前者;
, 后者的极性大于前者;
后者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5. 具有一般结构A 的苯乙烯类受光氧化, 继而还原, 得混合的产物醇B 和C.B 和C 的比例对九种取代苯乙烯几乎不变一一2:6:1, X 的电子效应从对甲氧基至对氰基. 试从上述结果提出光氧化反应过渡态方面的结论
.
可以看出, 不同的取代基, 如甲氧基(给电子基团) 、氰基(吸电子基团) ,
【答案】
由反应所得产
物相同, 可见反应不受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 其反应按协同机理进行:
光敏剂把三线态氧激发为单线态氧, 反应是协同的, 形成一个环状过渡态. 其反应方向由空间效应控制, 与电子效应无关. 氧总是优先进攻位阻较小的氢, 由于苯环位阻大于甲基, 因此过渡态Tb . 占有较大的比例, 产物比例B :C
为
6. 设计合成时, 最有成效的方法是从目标分子倒推到容易获得的原料. 我们称之为后推合成分析 (retro-synthetic analysis)
并且用的双线箭头要多于一步才能制得
.
来表示. 在下面每一个问题中, 左边列出目标分子,
右边列出原料. 试从指定的原料出发, 利用任何必要的有机或无机试剂制取目标分子. 在有些情况下
【答案】
(a)
专注考研专业课13
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b)
(c)
(d)
7.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能区分:角鲨烯、金合欢醇、柠檬醛和樟脑.
【答案】根据各分子的不同结构特点进行鉴别.
8. 有人报道一种直接把醛转化至酯的方法.
适用于方法的理论依据.
【答案】
反应首先由氰离子与醛进行加成
, 由于氰基的拉电子作用, 使氧负离子或轻基具有更大的亲核性, 能为活性较低的二氧化锰氧化成酮
, 随后醇解得酯.
不饱和醛和芳香醛. 方法为将醛和氰化钠、
不饱和酸或芳香酸甲酯, 试说明该
二氧化猛在含一些醋酸的甲醇溶液中搅拌几个小时. 产物是
二、结构推导题
9. 萜类
环柠檬醛具有分子式
, 在235nm 处
(
) 有一吸收峰. 还原则得
, 与
试剂反应生成酸(【答案】分子式与其共轭. 能与
) ; 把这一羧酸脱氢得间二甲苯、甲烷和二氧化碳.
把, 不饱和度为3. 在235nm 处(
, 试剂反应说明C=O为醛基.
脱氢得1, 2,
3-三甲苯.
推测出它的结构式.(提示:参考松香酸的脱氢反应.)
) 有吸收峰说明含C=O且有C=C
(松香酸的脱氢反应是硫诱导脱氢并芳构化, 在此过程中失去角甲基和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