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金融学之货币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贷款承诺(loan commitment)

【答案】贷款承诺是中间业务的一种。在这种方式下,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 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这是一种正式契约,对银行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承 诺银行而言,贷款承诺为其提供了较高的盈利性。贷款承诺的类型有定期贷款承诺、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 诺。对借款人而言,在支付承诺费以后,获得贷款承诺保证后,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灵活高效地使 用资金,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另外,借款人在需要时可通过贷款承诺获得一定的资金来源,提高了它的资信度,从而可以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贷款承诺的定价是指承诺用金的确定,贷款承诺定价的核 心是佣金费率的确定。

2. 有效汇率

【答案】有效汇率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汇率。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与各种商品价格的关系, 因此又称汇率指数。它反映了一种货币价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汇率指数的构造方法是:

①选择一篮子有代表性的货币, 通常选择一些与本国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算基础;

②确定每一个双边汇率的权重, 根据所选择的权重标准不同, 汇率指数的计算有下列几种方法: a. 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 国汇率×对A 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对B 国汇率×对B 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

b. 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 国汇率×对A 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对B 国汇率×对B 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

c. 双边贸易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进口值x 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一国进口值)。

另一种解释:

有效汇率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权数的指标主要有劳动力成本、消费物价、批发物价等。其中, 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该国货币汇率的总体波动幅度。一国的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汇率, 另外, 一国货币在对某一种货币升值时, 也可能同时对另一种货币贬值, 即使该种货币同时对所有其他货币贬值(或升值), 其程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 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测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的公式如下:

3. 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答案】高能货币亦称“基础货币”、“货币基数”、“货币基础”或“强力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 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 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乘数效应,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 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4. 不兑现纸币(fiat money)

【答案】不兑现纸币是指被政府宣布为法定偿还货币的纸币,而且不用转化为硬币或贵金属。它是支付制度发展到以纸币作为交易媒介时的主要货币形式。它在现实中经济中主要表现为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它与金属货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不兑现纸币的支付制度下,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中央银行来管理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信用货币。

5. 股本乘数(EM ) (equity multiplier, EM)

【答案】股本乘数也称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之一,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乘数越大,企业负债程度越尚。

6. 汇率超调(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答案】汇率超调是指汇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短期反应超过其长期应有的反应水平的现象。在国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将导致该国货币的贬值,并且短期贬值的

权益乘数体现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

幅度大于它在长期应该贬值的幅 度。随后,随着该国价格水平的逐渐上升和货币供给増加对国内利率水平影响的消除,该国的货币将逐渐向着其 长期汇率水平升值,并最终稳定在长期均衡汇率水平上。汇率超调现象是短期价格刚性和利率平价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价格是完全灵活的,那么就不会出现汇率超调现象,汇率的变动将始终是适宜的,并始终能够维持 外汇市场的均衡。汇率超调现象加剧了汇率的波动性,使得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远远大于价格比率的波动幅度。

7. 理性预期

【答案】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8. 美元化(dollarization )

【答案】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部分的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具体表现是在美国以外的 其他国家,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美元化是以美元代替本币来消除汇率风险,是一种主动性的货币替代。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内在价值,较之频频波动的本币更能抵御投机性冲击。

二、简答题

9. 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答案】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而带来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过程。这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因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进行需求干预治理的结果。当发生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时,假定社会总需求不变,工资和物价会螺旋上升,失业増加,产量下降。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政府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物价会进一步上升,从而形成所谓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