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38金融工程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滞胀
【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 期限(maturity )
【答案】债务工具的期限就是到该工具最终偿还日的时间。债务工具根据到期日不同,可以分为短期债务工具(1年以下到期),中期债务工具(到期日介于1年到10年间),长期债务工具(到期日在10年以上)。一般说来,期限越长,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3. 存款便利(deposit facility)
【答案】存款便利是欧元系统的一种常备便利,指银行存款可以从国民中央银行获取比目标融资利率低100个基 点的固定利率,从而欧洲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预先规定的存款便利利率设定了隔夜市场利率的下限,调整目标融资利率。
4. 证券(security )
【答案】证券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和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它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其所持凭证记载的内容而取得相应的权益。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证券是指用以证明或设定权利所做成的书面凭证,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证券拥有的特定权益,或证明其曾经发生过的行为。如股票、债券、本票、汇票、支票、保险单、存款单、借据、提货单等各种票证单据都是证券。
按其性质不同,证券可以分为有价证券和凭证证券两大类。有价证券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等;(2)货币证券,包括银行券、票据、支票等;(3)财物证券,如货运单、提单、栈单等。凭证证券则为无价证券包括存款单、借据、收据等。
5. 贷款证券化
【答案】贷款证券化指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创新。具体操作是把抵押贷款标准化,以此为抵押发行抵押担保证券,在市场上流通转让,为抵押贷款提供了流动性。最初是美国为鼓励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创造的。后来又推出了以其他资产担保贷款为基础的抵押担保证券。贷款证券化兼有资产业务创新和负债业务创新两重性质,既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又为银行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创造了捷径。
6.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 )
【答案】特别提款权是“普通提款权”的对称,指1969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解决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而创设的一种以记账方式发行的储备资产。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元不断发生危机,美元地位随之衰落。为补充国 际流通手段,美国建议创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黄金与美元的补充。此提案遭到西欧国家的反对,最后选择 折中的方案,即增加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以弥补国际流通手段的不足。由此。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通过了关于特别提款权的协议。特别提款权也被称作“纸黄金”,因为特别提款权的设立对黄金是一种节约和补充,其价格为35个特别提款权等于1盎司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履行原来必须 用黄金才可履行的义务,亦可用于充当国际储备及弥补国际收支差额。不过,对于美元来讲。特别提款权则是更大程度上的一种补充。通常,按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认缴份额比例分配,认缴份额越多,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也 越多。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也可用于官方结算,但不能直接用 于贸易和非贸易支付。特别提款权最初和黄金挂钩并等同
1974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改由16种货币加权 平均计算,1981年起又改为按美、于美元,英、法、德、日五种货币定值,其中美元所占权数为42%,德国马克占19%,法国法郎、英镑及日元各占13%。作为一种观念货币,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由于特别提款权采用货币篮定值的方法,故具有币值相对稳定的优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本来与美 元挂钩的货币都改为与特别提款权挂钩。然而迄今为止,特别提款权并不能真正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其主 要原因在于:(1)从性质上讲,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依靠协议形成的记账单位,虽含有储备资产作用,但毕竟不 是一种通货;(2)从职能上看,特别提款权没有流通职能,只能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一种补充;(3)从数量上讲, 特别提款权在整个国际储备资产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
7. 以货币为指标(monetary targeting)
【答案】以货币为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宣称货币总量将达到一定水平的年度增长率,且中央银行就能对其是否实现目标负责任。它建立在不同目标(通货膨胀或者名义收入)和货币总量之间存在强而可靠的关系这一前提假设之上,曾实行该方针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及德国。
8. 垃圾债券(junk bonds)
【答案】垃圾债券是指风险系数大、安全性低的债券。由于安全性低,购买垃圾债券所得收益比
一般的债券高,利息至少比市场利率高出几个百分点,有的收益率甚至高达年息50%以上。
垃圾债券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于世界经济中筹资和兼并收购活动日益活跃。在兼并活动中,收购者可能并非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而是那些没有很多资金的专门从事公司收购的机构。在这种被称为“杠杆收购”的收购安排中,收购者并无巨额资金,仅仅凭着其丰富的分析公司资产和管理流动资金的经验,通过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作抵押的高息债券筹集资金去从事收购活动。这种债券就属于典型的垃圾债券。
垃圾债券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1989年10月13日纽约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暴跌就是由于垃圾债券抛售风潮导致的。以目前的实际操作看,垃圾债券履约的保证是政府的信贷担保机构或信誉优良的银行提供,也有一部分垃圾债券没有这类担保。
二、简答题
9. 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
【答案】(1)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利率决定理论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①古典利率理论。其主要思想包括: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率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它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表示为:
③可贷资金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 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需求与利率则是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
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
(2)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①在利率决定因素上: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主要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这种实际因素是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强调货币因素的作用,忽视实际因素的作用;可贷资金理论既强调货币因素又注重实际因素的分析。
②在对货币的分析上: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也存在分歧,主要表现: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对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流动
这样,利率便决定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可贷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