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操作手段(operating instrument)
【答案】操作手段是指对中央银行工具做出反应,并反映货币政策状态(宽松或者紧缩)的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有两种类型:准备金总量(准备金、非借入准备金、基础 货币和非借入基础货币)与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和其他短期利率)。
2. 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s)
【答案】按12个联邦储备区设立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分别位于纽约、波士顿、费城、克利夫兰、里士满、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和旧金山。这些银行的股份分别为它们各自的会员 银行所拥有。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又在其他25个大城市中设立了分支机构。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3家联邦储 备银行的规模最大,它们持有一半以上的联邦储备资产。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又是“冠中之冠”,持有联邦储备 总资产的30%。每家联邦储备银行都由9名兼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来管理。这些董事被分为A 、B 、C 三类,每类各3名。A 类董事由会员银行推选产生,他们本人也是银行家。B 类董事可以不是银行的官员或职员,他们也 可以由会员银行推选产生,但通常是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向会员银行推荐的。C 类董事不由会员银行推选,而是 由联邦储备理事会任命,其中的两名将分别担任董事会的主席和副主席。董事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选举产生各联 邦储备银行的行长,但行长的正式任命必须经过联邦储备理事会的同意。除了负责检查会员银行、审批某些银行合并的申请、支票清算、收回被损坏的旧钞、发行新钞等日常的职能外,各联邦储备银行还具有一定的政策职能。 例如它可以管理自己的贴现窗口,决定是否向辖区内的某一商业银行或其他存款机构提供贷款;它还可以在征得 联邦储备理事会批准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贴现利率。更重要的还在于,各联邦储备银行占据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 会12个席位中的5个。
3.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
【答案】供给曲线是表示某一特定时间内,当某商品的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产品价格、厂商对某商品价格预期不变时,在此商品不同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与相应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4. 真实票据原则(real bills doctrine)
【答案】真实票据原则是指在中央银行制度的早期,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贴现票据必须是企业开出的具有自行清偿能力的短期商业票据的这一规定。这一规定旨在抑制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对“融通 票据”的贴现行为,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方向。但是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条件的 规定正向着自由化方向发展。
5. 法定准备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答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进而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使商业银行收缩信 贷规模,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增强商 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从而増加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大,它的局限性在于:效果太强烈,不宜作为日常性工具,而且对于不同类别的存款影响不一致,效果不易把握。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中最不经常使用的。
6. 以货币为指标(monetary targeting)
【答案】以货币为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宣称货币总量将达到一定水平的年度增长率,且中央银行就能对其是否实现目标负责任。它建立在不同目标(通货膨胀或者名义收入)和货币总量之间存在强而可靠的关系这一前提假设之上,曾实行该方针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及德国。
二、简答题
7. 简述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答案】金融危机的防范治理措施主要有:
(1)建立危机的预警系统。
(2)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包括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增加借用本币资金的成本,抑制投资操作,影响资本流出入,改善本币状况;动用财政资金,稳定股市;保障金融债权,维护存款人信心等。
(3)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中,暂时实施资本账户管制,特别受到关注。这包括,直接性的资本流动控制,加强外债的管理,课征短期资本流动税一托宾税等。
(4)重组和改革银行业。
(5)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6)调整经济结构。在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消除制约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因素。
8. 简析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
【答案】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如下:
(1)后凯思斯学派认为, 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的假定与现实不符。这个假定是:投机者通过对利率的预期, 会在货币与债券之间选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资产, 而后凯恩斯学派认为这样的假定与现实世界不符。他们仍然假设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 微观经济主体的选择并非只有货币或债券, 二者只取其一;大多数情况下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 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因为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
(2)现实生活中, 收益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是并存的, 而且也有好多层次。债券的投机亦如此。从债券角度考虑, 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 既要考虑持有债券能够获得利息收入, 同时也必须考虑将要冒多大的债券跌价的风险。也就是说, 持有债券的比重増加, 预期财富也会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大, 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増大。虽然保存货币无收益, 但风险却较小, 而且等于拥有流动性。微观经济主体不得不全面权衡, 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这又属于多样化资产组合问题。因此, 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投机性需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三、计算题
9. 假设2001年的名义利率为2.5%,物价上涨率为1%,在考虑物价上涨既导致本金贬值,也导致利息贬值的条件下,试计算该年度的实际利率水平。
【答案】设实际利率为i ,通胀率为P ,名义利率为r ,有(1+r)=(1+i)(1+p)
则有(1+2.5%)=(1+i)(1+1%)
所以i=1.485%
10.假设商业银行体系的现金漏损率c=25%,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300%, 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t=2%,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d=5%,超额准备率e=4%。当有一笔1000万元的现金由客户存入某一家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体系最终会增加多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答案】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即,商业银行体系最终会増加活期存款2500万元和定期存款7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