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关于同课异构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

  摘要


摘  要

当前,“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是教学研究的参与者,组内教师一起交流探讨,集个人智慧于一起,在交流探讨中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为大家共同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同课异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研究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与分析,在对目前“同课异构”的内涵、特征、模式进行概括性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教学中的典型案列,探讨“同课异构”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目前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同课异构”这一教研形式能够常态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开展此次研究,我发现:

一、开展“同课异构”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就某一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深刻反映着教师自身的教师观、学生观及课程教学观,彼此交流经验、资源共享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二、开展“同课异构”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教师查阅资料、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过程无疑丰富了其自身的学科内容知识。教研活动上,同一内容不同教师的解读不一样,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大家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被得到充分利用,从而相互取长补短,丰富自身学科知识。

三、开展“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后,授课教师在深入分析本班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进行授课,组内教师听课,课后授课教师先自我反思,然后组内研讨,接着授课教师结合大家点评及自我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再次上课,课后组内教师再次研讨、分析,最终形成典型案例。在这种反复备课、设计教学、组内研讨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