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锻炼的补偿性
【答案】体育锻炼的补偿性是指补偿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补偿学生感情,调节心理平衡
2. 系统性原则
【答案】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简答题
3.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有哪些组织形式?结合个人参加或组织的一次课余体育活动谈谈个人的感想。
【答案】(1)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是指编排在课表中的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
早操(早锻炼或晨操)
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课间操
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校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是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或将学生分成若干锻炼小组,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余体育活动。
(2)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
体育节或体育周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増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a. 体育节
体育节一般是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国际、国内重大的体育活动来安排,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活动。
b. 体育周
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
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课余体育竞赛形式多样,全校性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活动具有参与人员多,参与形式广,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
(3)校外体育活动
校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所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是学生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不同,学生参与的校外体育活动可以分为:
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
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活动
个人体育活动
4. 课余体育训练有那些特点?
【答案】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包括:
(1)训练内容的专门性。
(2)承担生理负荷的极限性。
(3)实施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4)运动成绩的保险性;起固有特点有,课余性,基础性。
5.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建立之始,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设立体育处,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一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
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也曾出现以劳动代替体育、盲目追求指标、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违背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规律。
196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
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学校体育要面向广大学生。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这“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学校体育基本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改革开放阶段(1977年至今)
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1990年3月12
,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日,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重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大量兴起。
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
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
⑦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6. 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答案】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a. 增强未来意识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观念。
b. 现代健康观念促使学校体育不仅重视与卫生保健相结合,而且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
c. 学校体育不仅注重自身的运动,而且要注意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体育的必然趋势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自发自主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运动”对人的作用不仅有显性的、直接的、即时的,还有隐性的、间接的和长期的。 (2)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递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运动,它绝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简单的肢体运动,不能只限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必须肩负起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
7. 采用竞赛训练法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案】采用竞赛训练法应注意的问题是:
(1)竞赛作为手段,运用时要目的明确。
(2)要加强比赛训练的组织工作。
(3)及时对运动员进行道德风尚和意志品质教育。
8. 如何理解校本培训?它有哪些优势?
【答案】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