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公共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你对税收效率的理解。
【答案】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这里的效率包括两层意义:
①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征税过程本身必须有效
率,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征收费用与税收收入的比值越小越好。
②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a. 资源配置方面,通过征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更高层次的税收效率。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也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格局,阻碍经济发展。如果税收起的是前一种作用,就是有效率的; 如果税收的作用属于后一种,就是无效率的。
b. 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税收是否有效率必须结合经济运行本身的效率来考察。假如经济运转本身己是高效率的,税收活动就应以不干扰经济运转为有效率,假如经济运转是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税收效率则体现在它对经济运转的影响和干预上。对长时期的、全面的经济运转过程的考察结果表明,经济运转本身具有极限效率的情况极为少见,在市场经济国家,总是存在所谓市场失灵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国家,也会有计划失误和生产者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而税收干预总是大有可为的。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化,并在实践中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己明确指出,充分运用税收等经济于段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说明我国政府把提高税收效率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 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税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成功的税制改革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如果一国现行税制存在下列全部或部分问题,税制改革就成为必要。
①现行税制试图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没有一个目标能得到有效实现;
②现行税制虽然包含全部主要税种,但因存在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其税基长期被严重侵蚀;
③单个税种的税率数目繁多,导致相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一致;
④现行税制不能实现再分配目标;
⑤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发出的信弓,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
⑥本国的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很不协调,严重抑制了本国的出口,或者甚至开始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或促使资本外逃;
⑦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根据经济的结构变化或纳税人的特征变化而相应调整;
⑧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征多种税,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繁琐的小税种,大量耗用了本来就有限的征管能力;
⑨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始终含糊不清,无法使纳税人甚至是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履行纳税义务。
(2)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
①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
②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税制改革本身也许无可挑剔,但如果改革迅速逆转,这项改革不能说是成功的;
③税制改革产生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这些副产品是指税制改革所产生的可能预测到也可能没有预测到的主要影响。
(3)成功税制改革需要的条件
①税制改革领导者的勇往直前精神;
②最高行政首脑的大力支持;
③密切配合的相关措施,包括集中专门人才、立法的起草与制定政策一体化、宣传教育与指导;
④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⑤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克服下列三个约束条件,即预算约束、其他经济政策约束、管理能力约束。
3. 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答案】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混合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有以下四种项目属于此种提供方式:
①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诸如长江三峡工程等的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只能由政府采取多种渠道集资来提供;
②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如宇航事业、核电站、战备公路等;
③反垄断的需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定价对垄断行业严加管理,也可以由政府直接承担投资责任。
④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或很高的排他成本,单项投资不大,数量众多,也适于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提供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这种提供方式有几个优点:
①政府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又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
②法人团体拥有经营自主权,责任明确,可以提高成本效益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5)BOT 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BOT 投资方式是近年兴起和发展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则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4. 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答案】(1)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与财政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社会净效益最大化标准。因此,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应当大于聚集财政收入过程中对经济所形成的代价或成本,也就是要取得效益剩余或净效益。
(2)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体现在资源配置的组合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私人物品满足个人需要,是通过价格机制经由民间部门的资源配置实现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只能通过特定的预算安排或政治程序经由财政的资源配置来实现,这样,资源配置的组合就在民间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进行。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如图所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