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 阅读; 图式理论; 应用

  摘要



摘  要

根据输入--输出理论,语言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听和读属于输入部分,写和说属于输出部分,有效的输入是有效输出的基础。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一个不利条件就是没有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来讲,听和读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阅读作为输入的一部分更是如此。阅读部分在各种考试试卷中占据很大比重,并且在教育部2001年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1)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如何在阅读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及灵活应对各种考试,也成为英语教师们共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各种阅读理论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应用必不可少。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指导阅读的理论起源于国外学者对阅读活动本身的研究,它认为,阅读是读者原有图式和文本间的互动。因此,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活动都是针对如何激活,丰富和巩固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为目的,进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纵观国内的许多研究,图式理论和阅读的内在联系,以及内容图示,形式图式对于阅读的正面作用成为许多研究者的重点。本文旨在讨论图式理论对于阅读理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文章的两个主线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技巧是否有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和基于此的课堂应用。
   文章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继而提出研究问题和文章的主要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阅读和图式理论的介绍以及阅读和图式理论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此次实验研究的主体部分,包括了研究方式和研究过程的详细情况,其中有各种应用于教学中的活动。第四部分是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以及对各部分数据的讨论。最后一部分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以后教学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