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权利

【答案】土地权利是指权利人按照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力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3.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4.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二、简述题

5. 如何进行各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汇总?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级汇总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具体内容有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收集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制定有关补充规定:

(2)检查资料。按边、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数据等进行检杳;

(3)调查汇总。包括数据汇总、图件汇总、文字汇总;

(4)撰写报告,即撰写初稿井修改;

但是在汇总时应该注意下面四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1)图件接边,接边一般包括境界线接边和图幅接边。

境界线接边要求全部境界线在规定调查比例尺的同一幅图号的工作底图(影像平面图或地形图)上所调绘的境界位置应一致,双方调绘的两张工作底图同视套合不走线,并以符合《规程》要求的由双方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确认的文件和图件为依托。要求同一分幅图被县级以上(含县级)境界线分割的各部分面积之和与其图幅理论面积应相等; 辖区由各类土地面积总和与其相应的控制面积也应相符。

图幅的接边要求相邻图幅间各要素(线状地物、各地类图斑、等线等)全部相接。

(2)数据汇总

①在进行地(市)级数据汇总时应按规定统编号排序。

②省(区)级数据汇总要求在汇总出全省(区)辖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分布、权属等一整套原始数据的同时,要汇总出截止到同一年度(汇总前一年)的全省(区)各类土地面积的变更调查数据。

③国家级数据汇总应以检查各级境界的接边,特别是省(区)的境界的接边为重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并建立数据库。

(3)图件编制

图件编制应正确反映地(市)级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规律和利用特点,体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4)文字撰写

地(市)级文字撰写、省(区)级文字撰写和国家级文字撰写都应做到保证资料的完备。

6. 如何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1)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土地使用者以向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支付出让金为代价而原始取得的有限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取得方式主要有拍卖、招标、协议、挂牌。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方式; 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其他用地,地力一性法规规定应当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方式的,依其规定。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最低价。

(3)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确定的土地使用期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土地使用者应当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60日内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

7. 简述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步骤为:

(1)准备工作

①制定工作计划。在遥感监测前,应周密地计划监测的范围、遥感数据源、监测方法及步骤、时间等。

②收集有关资料。一是农、林、牧业生态、物候及农时日历,特别是耕地作物的长势等资料; 二是时相、云量等符合要求的遥感资料; 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城市建成区资料,规划、年度用地计划等资料; 四是最新地形图、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霍驹苗制技术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监测任务概述,监测区概况,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监测的技术依据,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作业流程、组织与实施,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方法,应该提交的成果等。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①对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地利用专业资料进行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时相和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像元空间分辨率统一。

②为了获得丰富色调均一的影像,需要对影像进行融合及色调归一调整,处理后将多幅影像镶嵌。

③在镶嵌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发现变化特征,经人机交互半自动判读提取变化信息。

④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变化信息进行确认与后处理。

⑤根据后处理结果统计变化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即统汁汇总及制图整饰。

⑥监测精度评定。利用实地外业核查以及监测的变化图斑数据,对内外业变化监测的差异记录进行核实,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精度评定,最终的监测成果为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保障。

(3)提交监测成果

①基本监测图。

监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县级以上行政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界线以及公里网格线,县级行政辖区、建制镇、开发区、大型项目、河流及湖泊的名称,大于最小量算面积、填充颜色后的变化图斑及编号(变化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及非耕

,背景影像(任地、抛荒耕地、闲置建设用地、耕地转变为坑塘和其他非建设用地、耕地增加等)

选一时相的模拟自然真彩色原始影像)等。

国支术报告。对每个监测区,重点从采取的技术方法以及成果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技术总结。

因监测成果。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报告,基本监测图和监测信息管理文件,统计数据资料及其他。

(4)检查验收

为保证监测成果的质量,监测单位应该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的各项规定为标准,按规程方法作业,并对监测过程的各阶段认真检查。检查可以采取自检与互检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建立作业小组和检查员检杳制度。对于监测部门的监测成果,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小组,按照规程的标准和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8. 简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1)地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