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大学运动生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强度
【答案】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它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主观感觉程度、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进行定量化。
2. 月经
【答案】月经是指女性在卵巢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自主性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现象。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和血液会从阴道排出,流出的血液称为经血。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为月经期,一般持续2〜7天。每次月经的出血量为20〜100ml 。
3. 每搏输出量
【答案】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4. 精神残障
【答案】精神残障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在精神残障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大。
5. 非自动控制系统
【答案】非自动控制系统是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通过反馈活动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的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无自动控制的能力。非自动控制系统地活动在体内不多见。
6. 运动单位
【答案】运动单位是指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运动单位分为两类,即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
7. 运动性心动徐缓
【答案】运动性心动徐缓是指具备运动心脏者普遍出现安静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
第 2 页,共 37 页 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
低于每分钟60次。
8. 时间肺活量
【答案】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做最快速度的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还能作为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中的一个指标。
二、简答题
9. 简述体温调节机制。
【答案】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体温调节机制分为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1)产热过程
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
量约占用于做功,其余都以热能形式发散体外。产热最多骨骼肌产热以上。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颤反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骼肌。内脏器官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剧増,可达总热量的
应,使产热量增加
(2)散热过程
体表皮肤可通过福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所以散热过程又叫物理性体温调节。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上升,与周围的较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这三种形式发散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散热的
速度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度越低,则散热越快。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如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
10.何谓免疫? 举例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表现。
【答案】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成分的识别,并排除“非已”成分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的三大功能以及功能异常表现为:
(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
第 3 页,共 37 页 倍。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激素等因子的控制。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热过程又叫化学性体温调节。
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11.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答案】(1)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①根据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②根据肌肉的色泽可将肌纤维划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肌纤维。如果再结合肌肉的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
③根据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及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
为
(2)不同肌纤维的特征
①形态特征
a.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慢肌纤维的发达,快肌纤维由较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其传导速度较快。
b. 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且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导致慢肌纤维通常呈红色。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的线粒体且线粒体体积较大。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较慢。
②生理学特征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由于快肌纤维的直径大于慢肌纤维,而且快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多于慢肌运动单位,因此,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地大于慢肌运动单位。由于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体积大而且数目多,线粒体中有氧代谢酶活性较高,肌红蛋白的含量也比较丰富,毛细血管网较为发达,因而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潜力较大,其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得多,而快肌纤维则易疲劳。
③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系统如细胞色素氧化酶
苹果酸脱氢酶
和琥珀酸氢酶等的活性都明显高于快肌纤维。慢肌纤维中作为氧化反应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各种氧化酶)的含量也较快肌纤维多。快肌纤维中一些重要的与无氧代谢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慢肌纤维,即其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
12.简述运动时的呼吸方法。
【答案】运动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减少运动中带来的疲劳。
(1)注意口鼻同时呼吸
剧烈运动时,人体对氧的需求较安静时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此时如仍用鼻呼吸,从外界摄取的氧量就远远跟不上机体运动的需要,因而改为口鼻同时呼吸,这样机体就能从外界摄取更多氧气,又能减少呼吸肌的负担,保证运动技术的完成。
(2)注意呼吸深度
第 4 页,共 3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