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投资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交易者按信息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他们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有差别吗? 为什么?
【答案】(1)金融市场参与者基于自己的信息结构和行为约束制定交易策略,因此可以根据交易者的信息结构对交易者进行划分。根据交易者的信息结构,可以把交易者分为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
①知情交易者拥有关于资产价值的私人信息,这些私人信息不为知情交易者以外的其他市场参与者所知。
②非知情交易者则没有关于资产价值的私人信息,他们交易的动机是出于流动性的需要而非获取资产的未来收益。于是非知情交易者又称为流动性交易者,可以分为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和非相机块择的流动性交易者:a. 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可以根据一定的交易策略在给定的时间段内选择交易时间,但在该时间段内必须完成交易以满足流动性需要;b. 非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则只能在给定的时刻交易某个特定数量的资产。
(2)由于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两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所以他们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有差别。
①知情交易者拥有关于资产价值的私人信息,在市场上拥有垄断优势。因此,知情交易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制定最优的交易策略来获取垄断收益。
②流动性交易者为了流动性需要进行交易,知情交易者的收益来源于他们的损失。非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则只能在给定的时刻交易某个特定数量的资产,只能被动地进行交易。而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则不然,他们可以通过对交易时间的选择制定最优的交易策略,从而使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
2. 权益证券估值内在价值估值方法都有哪些? 这些估值方法具体有何特点?
【答案】计算股票内在价值时,根据对股利增长率的不同假定,主要分为零增长的股息贴现模型、固定増长的股息贴现模型、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多元増长条件下的股利増长模型。
(1)零增长的股息贴现模型
其特点是假定股利固定不变,即股利增长率为零,零增长模型不仅适用于普通股的价值分析,也适用于优先股和统一公债的价值评估。内在价值
(2)固定增长的股利贴现模型
假设股利增长速度为常数g , 通过该模型,当每股预期的股息更多、市场资本化率r 更低、预期股利增长率更高时,股票的价值将增大;
且预期股票价格与股息的增长速度是相同的。
(3)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
将股利增长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期限为A ),股利增长率为一个常数
第二阶段(期限为A+1到B ),股利增长呈线性变化,
即从常数其特点是:①公司股利的初始增长率为一个常数变化到在第三阶段,股利又表现为即使在股利递减或递增的过程中,在H 点上所显示的股利增长率正好是初始增长率与所要达到的市场平均水平的中间值;②当
增长率水平 在达到2H 点之前,股利的增长率递减;但在2H 点之后,股利増长率就达到了公司所预期的正常(4)多元增长条件下的股利增长模型
多元股利增长模型假定在某一时点T 之前鼓励増长率不确定,但是在T 之后股利增长率变为一个常数g 。早期,公司有广阔的高赢利的再投资机会,股息支付率低,相应的增长非常快;在中期,公司扩张,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时,股利增长由最初的高速増长逐渐递减;后期,公司处于成熟阶段,生产能力已经满足市场需求了,此时竞争者也已经进入市场了,再发现好的投资机会很困难,所以在此阶段公司通常选择提高股利支付率的政策,但是股利会因今后投资机会的减少而增长缓慢。
3. 简述投资收益的来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一般来说,投资收益率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无风险的实际利率,其二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其三是投 资的风险报酬率。前两部分相加可以看做是正常的投资报酬率,即市场基准的报酬率,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并且影响所有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在进行投资分析时,无风险的实际利率通常是根据市场上的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 膨胀率来计算的。名义利率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而资金的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或银行 利率作为参照依据,所以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则与具体的投资机会相关,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具体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风险大的投资要求的风险报酬率也就高;反之则低。由于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取决于具体的投资项目,所以是一种具有个体属性的风险报酬率,并且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的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投资的风险报酬率
4. 分析噪声交易者与套利者相对收益的影响因素。
【答案】噪声交易者与套利者相对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假定套利者和噪声交易者的期初财富相同,则两类投资者的收益差就是他们持有的风险资产量之差与单位资产所带来超额收益的乘积:
其期望值可表达为:
(2)①式(6.10)中的第1项表明噪声交易者要获得更高的收益,错误估计的期望值必须为正。“増持效应”可以増加噪声交易者的期望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噪声交易者持有的风险资产
比套利者多,则其承担风险的回报就会增加。当
交易者。 为负时,套利者平均持有的风险资产高于噪声
②式(6.10)第2项的分子中,第1项隐含了“价格压力效应”。当噪声交易者看涨时,风险资产的平均需求增加,抬高风险资产的价格,降低了风险回报率,使他们与套利者的收益差变小。分子第2项包含“贵买贱卖效应”或“Friedman效应”。因为噪声交易者的错误预期是随机的,因此他们对买卖时机的把握很差。而噪声交易者预期的波动越大,买卖时机选择对其收益的影响也就越大。
③式(6.10)第2项的分母反映的“创造空间效应”是此模型的核心。当噪声交易者错误预期的波动变大时,为了利用这种错误预期实现获利,套利者承担的风险也提高了。由于套利者厌恶风险,所以他们会减少与噪声交易者的反向交易,这就为噪声交易者盈利创造了空间。当此效应增加时,分子中的“价格压力效应”和“Friedman效应”对噪声交易者收益的反向影响变小。
④从上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増持效应”和‘‘创造空间效应”对噪声交易者的相对收益有正向影响,而“价格压力效应”和“Friedman效应”对噪声交易者的相对收益的影响是反向的,但很难判断哪一类效应占主导地位。当小于0时,噪声交易者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因为(6.10)式必定为负数,而且不存在“增持效应”。若较大,会随之变大t“价格压力效应”增强并起主导作用,噪声交易者也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只有大小适当,才可能使噪声交易者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另外,风险厌恶系数T 越大,噪声交易者相对收益也越高。
5. 如果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交易量与价格波动性普遍存在单一交易日内呈U 形分布的特征,试用A-P 模型来解释交易集中性这一现象,
【答案】实证结果表明,在一个交易日内,大部分股票的交易量具有U 形分布的特征,即在交易日的开盘不久和邻近收盘时交易量较大,而在交易日中间时间的交易量较小。同时,以价格时间序列的方差或收益的方差衡量的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也呈现U 形。可以看出,股票交易量与价格波动性的变化具有同步的特征。A-P 模型在Kyle (1985)知情交易者交易策略模式的基础上对非知情交易者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首次考察了非知情交易者交易策略与知情交易者交易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交易量和价格波动性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一个交易H 内交易量和价格波动的现象。
(1)模型假设
①市场上存在知情交易者和两种类型的非知情流动性交易者: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和非相机抉择的流动性交易者。
②市场上存在一名风险中性、竞争性的做市商。
③所有信息都是短期的。
(2)模型推导与分析
①整个交易日被分成T 个交易时间区间,交易者可以在每个区间内向做市商提交指令。在收到指令后,做市商设定市场价格以出清市场。在时期T ,资产价值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