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61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答案】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是指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増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男女之间各项身体素质在12岁以前的差别不大,13〜17岁之间身体素质的性别差异迅速加大,女子逐年増长的平均值约为男子的50%。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加速期,身体发育的速度快、幅度大。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増长结束,若不进行训练,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2. 高血压前期
【答案】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时的血压值。高血压前期比以往界定所认为的“血压正常高限”更有积极意义和行动取向,极大地加强了人们对疾病的
“高血压前期”防范意识,提示人们在早期就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提供给了人们一种提前干预的新理念。
3. 自分泌
【答案】自分泌是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祀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或者说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自分泌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自身和邻近同类细胞的活性,多数在局部发挥效应。
4. 心电图
【答案】心电图是指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在疾病诊断及体检时,心电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5. 贮存血量
【答案】贮存血量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贮留在人体肝、肺、腹腔静脉以及下静脉丛等处的一部分血量。PC 存血量的特点是流动缓慢,血衆较少,红细胞较多。
6. 青春期高血压
【答案】青春期高血压是青春期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心脏也随着发育,心脏收缩力大大提高,但此时血管发育却往往落后于心脏,导致血压增高。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生多数是暂时性,平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有在运动量过大或过度疲劳时才表现有轻微的头晕乏力等症状。过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统发育迅速趋于平衡,血压就会恢复正常。
二、简答题
7. 简述运动性蛋白尿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答案】(1)运动性蛋白尿的概念
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被视为尿蛋白阴性。但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这种健康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为运动后蛋白尿。
(2)运动性蛋白尿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尿蛋白阳性率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运动生理学界常采用这一指标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监控。
①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大时,运动员易出现运动性蛋白尿,而且尿蛋白量随之增加。
②观察运动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差,则尿蛋白阳性率增高,而且尿蛋白量也增加。
③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运动量时,尿蛋白量相对稳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量减少。运动后尿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尿蛋白指标来比较其负荷量、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而对同一个体来说,尿蛋白却是一个很灵敏的指标。 8. 简述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原理。
【答案】高血压发生后,持续升高的血压使心脏不得不以更大的压力把血液从左心室中压出去,因而使心脏的工作负担加重。同时,高血压还使主动脉和小动脉的压力负荷增加。这种持续的高压状态可以导致心脏忙大,主动脉和小动脉受损,发生硬化及弹性减弱。最后,它将引发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导致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及肾功能衰竭等。
9. 现代运动处方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3类? 每种运动形式列举3种以上的运动。
【答案】现代运动处方的运动形式包括三类:
(1)有氧耐力运动项目
如步行、慢跑、速度游戏、游泳、骑自行车、滑冰、越野滑雪、划船、跳绳、上楼梯及功量车、跑台运动等。
(2)伸展运动及健身操
包括广播体操、气功、武术、舞蹈及各类医疗体操和矫正体操等。
(3)力量性锻炼
如自由负重练习、部分健美操等。
10.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控制系统完成。
(1)非自动控制系统
刺激决定着反应,而反应不能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无自动控制的能力。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通过反馈活动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在体内非自动控制系统的活动较少。
(2)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能力。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在不同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某些化学成分的浓度)或机械信号(压力、张力等)。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如调节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平衡。
②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正反馈往往是不可逆的,是不断增强的调控过程,直到整个生理过程结束为止。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
(3)前馈控制系统
在调控系统中,有时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使机体的控制过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应滞后的现象,从而更有效地保持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活动,富有预见性,更具有适应性意义。
11.简述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答案】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有:
(1)评定有氧耐力
用个体乳酸阈时的跑速作为评定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乳酸阈值越高(强度或速度),有氧能力就越强。
(2)制定训练强度
利用乳酸阈作为制定训练强度的指标是有效的,因为利用个体乳酸阈水平为基准进行训练,可抑制肌组织中代谢性酸中毒的早现。
(3)制定康复健身运动处方
由于在有氧代谢运动中没有乳酸堆积而又不易发生过度通气,增强心脏机能效果好。此外,利用乳酸阈、通气阈的强度进行减肥运动,对防止肥胖、高血压也有较好的效果。
12.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答案】(1)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血管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