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答案】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封闭式问卷包括以下几种问题型式:
(1)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
示例:
你是班主任吗?
A. 是
B. 否
(2)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做上记号。
示例:
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 新闻类
B. 影视剧类
C. 体育类
D. 广告类
E. 谈话类
F. 歌舞类
G. 少儿类
H. 其他
(3)排序式。
示例:
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2.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
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3. 简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每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教育理论指导,已有的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抽象概括而形成不同的结论。当前,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关键问题是端正教育思想,确定现代教育观念。
(2)通过不同教育观点、教育体系间的争辩、互补、包容、深化和扩展,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将形成各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没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论争,就不会产生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没有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论争,也就不会有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正是通过每个时代不同教育学派的争论,不断淘汰错误的认识,不断完善正确的认识,不断纠正由于时代历史局限所造成的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从而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向科学化水平一步步地迈进。
(3)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教育历史发展趋势的一致,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的统一。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是以累进性演变为主,即以继承某种研究传统为主,不断改善原有理论,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演变,即通过批判某种传统,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从而使研究方法论在渐进的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
二、论述题
4. 试述研究假设的形成与检验。
【答案】科学研究假设的形成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介环节,是由个别特殊的发现过渡到普遍一般发现的方式。
(1)一般需要经过下列步骤:
①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
②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为了回答问题,要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并且灵活地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而这种观点常常表述为新的科学概念,并以此构成假设的核心;
③要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
(2)进行理论构思,形成科学假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①基础是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经验基础)
要有目的地、系统地研究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料和经验,以及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具体地说,它涉及以下内容:要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走向;洞察现实存在的弊端,了解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这是形成假设的源泉,它为假设的形成提供认识论依据。
②思想方法论
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描述性的经验代替不了科学规律,为此以描述性的经验规律为出发点,运用逻辑工具,导出假设命题,有可能是经验规律的补充,如果得到实践验证,那么经验就上升为理论,达到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假设是在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基础上所做的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或命题体系,因此,假设可以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获得,关键在于是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论。
例如,如果想要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某地区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特点和变化,那么,首先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一要坚持决定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要坚持实践论,主体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基础;三是要坚持发展论观点,人的思想意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影响。在科学观点指导下,才能提出正确的研究假设: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变化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的、合理的反映。
③研究者的背景知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