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鲁东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答案】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内涵。同时研究目的也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3)取样强调代表性。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
(4)抽取样本容量合理。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2. 简述教育研究能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众所周知,研究者应结合研究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它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1)定向能力
研究者应具有在大量教育问题中准确地抓住今后有发展前途的两三个研究方向的胆识,不仅能准确判断某个课题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而且也能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能不能做。这种科学的预见,
即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
(2)理论思维能力
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把某个教育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并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同时善于从一个基本思想导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善于从理论上思考教育问题。
(3)创造能力
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研究者要善于借助直觉、联想和想象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富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
(4)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教育现象的物质活动能力。
(5)评价分析能力
即综合力和判断力。包括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他人所进行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评价分析。
(6)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应该看到,组成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六种能力,每个人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教育的理论研究,而有的人则可能在进行教育实验操作性研究方面更具有特长。如何从教育科研能力结构中推论出教育科学研究的风格类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十分有意思的课题。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学习教育研究知识到形成科研能力,中间经过了两个转化:一是在初步实践基础上将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研究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将科研技能转化为研究能力。
3. 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二、论述题
4. 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答案】(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这项实验的名称是:单组前后测设计,格式是:或
(4)①该项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试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②改进的方案: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试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