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跨专业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科研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科研群体,是指将相同专长或不同专长的人组织成课题组进行科研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1)在同一群体中,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课题。
(2)群体内组成几员在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专长。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风格,从而形成异质互补的趋势。
(3)群体不是单个人的简单集合体,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及行为规则,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动,从而在组织体制上保证科研群体的正常运转。
(4)群体由理论基础宽厚扎实,有丰富经验,作风正派,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并在群体内形成一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骨干研究力量。
群体科学研究,由于人员结构合理,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能承担难度大的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从一个研究方向迅速转到相关的另一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尽快地出成果。群体科研,有利于建设、发展学术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迅速増长经验和才干。
2. 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有:
(1)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下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结构型问卷,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2)非结构式问卷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3)非结构型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式问卷有限定的答案,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把数据列成表通常比较简明、耗
时少。结构式问卷可能存在限制答卷者回答广度的缺点。
3. 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丁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如下: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那么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队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索。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它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也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综合以上对于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比较研究方法孤立化、绝对化,而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二、论述题
4. 试述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答案】(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总体分析,历史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这里应指出的是,不是任何
问题都可以无条件地使用历史研究法,所以要权衡必要与可能。
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要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并用各种方式对所搜集的史料鉴别真伪。通过史料再现与反映教育问题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为下一步提供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
③对史料的分析研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不同时期教育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示教育演变的规律。
(2)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
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和历史学总体结构相类似,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市体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史学总体结构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史料、历史文献为基础层次,历史过程、本质规律为完成层次,史学理论与方法则为历史哲学的层次。同样,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也基本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适应的方法要求。
下面对历史研究法的每个层次做进一步分析。
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研究法系统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史料的搜集、分析与鉴别,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史料,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经过的记述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实物或遗迹。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蛮物史料和口传史料。为了给研究提供可靠根据,就要注意搜集和鉴别史料方法的科学性。
首先,要通过泛观博览认真发掘史料。中国教育历史悠久,由于社会动乱频繁,随历史变迁,一些文献毁坏遗失,一些被淹没于书海之中,特别是古代教育思想往往和哲学、政治、文化思想融为一体,需要我们广泛查阅,细心钻研。
其次,要学会使用辑佚、校勘、训诂等方法。辑佚,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并判定是非;训诂,是通过广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
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历史的观点。史料搜集不仅要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而且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用历史发展观点对待史料,不随意涂改史料,不把后人的思想观点强加于前人留下的史料中。要注意搜集不同观点及有争论的史料,证据不足时不轻易作出判断。为排除偏见,避免假象,还应搜集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哲学宗教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把握历史。
如上所述,搜集、整理、分析处理史料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还必须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以及比较方法等实现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最终目的。
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第二层次是通过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历史的发展过程,说明过去、现在与预测未来。这正是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
这一层次涉及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第一,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纵向)以及断代史(横向)。这是以年代为经,以各学科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