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过程。

【答案】《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创办并主编,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1922年7月终刊,共出版了9卷2号。《新青年》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15年9月至1918年11月,它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宣传舆论中心

这一阶段的《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倡自由民主,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 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和个性解放。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

③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民国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第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

(2)1918年12月至1920年8月,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以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作为过渡的标志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写了著名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陈独秀到五四运动前夕才写文章表示同情十月革命。1919年12月,他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发表《本质宣言》,这是《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1920年初,陈独秀由北京到达上海,《新青年》从第7卷第4号起由他主编出版。他在筹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过程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