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5

  摘要

一、论述题

1. 简述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上海商业报纸的发展。

【答案】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被迫对外开放。由于上海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因而立即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青睐之地,上海逐步取代香港而成为全国的外贸中心。随着上海地位的日渐上升,上海的报业开始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报业中心。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报业开始起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上海报业后来居上,至19世纪9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报业中心。(1)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

与香港报业的发展道路一样,卜海也是先出现外文报纸,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中国之友》、《文汇报》等。

①《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50年8月3日创办的周刊,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该报初创时主要刊登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1856年之后,随着商业广告的日益增多,北华捷报馆开始增出英文广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后更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自1859年起,《北华捷报》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得到上海工部局的资助和优先刊载工部局文告和付费广告的特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7月1日,北华捷报馆出版综合性日报《字林西报》,《北华捷报》转而成为《字林西报》的星期附刊继续出版,其地位与影响日益下降。

②《字林西报》创刊于1864年,其前身是《北华捷报》的广告日刊《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字林西报》在创刊后虽然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等方面的文字,但开始注重并日益加强新闻报道工作,该报在中国偏远地区都聘有自己的通讯员,还曾一度独享刊登英国路透社电讯的特权。该报对言论也十分重视,经常对中国政局与中外关系发表意见,但是其基本态度是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反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总体上说《字林西报》因其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也日渐扩大,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③《中国之友》于1842年在香港创刊,1863年迁到广州出版,1866年又从广州迁至上海,并改为晚报,是上海第一份晚报。该报1869年改名为《中国之友及船期杂志》继续出版,不久后停刊。

④《文汇报》1879创刊,上海的主要晚报之一,也是国内最先使用煤气引擎轮转机印刷的报纸。《文汇报》后并入美国人主办的《大美晚报》,该报对中国问题的报道与评论无所顾忌,为清廷所不满。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