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4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评析中国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的发展及其遭遇。

【答案】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之滥筋,可追溯至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的译报活动。但是,直至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国内部要求社会变革的思潮的兴起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创办与出版近代报刊的活动才开始发展起来。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开始登上了已经被在华外人垄断的报坛,在神州大地上创办起了一批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

(1)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昭文新报》,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以阅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2)上海自从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以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成为国内贸易的枢纽和对外贸易的中心,为国人在这里办报提供了良好条件。

101874年6月16日创刊的《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创办人容闲。为了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9月1日,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以求得政治上的庇护,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聘朱莲生为主笔,并于1875年7月16日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和《申报》的攻击,勉强维持至年底,朱莲生辞职,《益报》停刊。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②1876年11月23日,上海又出现了一份取名《新报》的国人自办报纸,日出对开1张,以各省商帮的名义发行,但实际上的主办人是上海道台冯煌光,经费也全部出自道库,主笔由袁祖志担任。初创时中英文合刊,翌年6月11日起改为纯中文报纸。由于该报为上海道台所控制,因而还明确宣布“国政则不可议也”,规定凡“疾世愤时”之作一律不予发表。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

③此外,这一时期在上海出版的其他国人自办报刊还有《侯蜻新录》、《词林书画报》、《飞影阁画报》、《华洋日报集成》、《中西文报》、《艺林报》、《告白日报》、《海卜奇书》。

(3)中国人在广州的办报活动,晚于汉口、香港、上海,是在中法战争爆发后兴起的,影响较大的有《述报》和《广报》。

①「前己知的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是《述报》,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4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该报在中法战争爆发之际,发表了许多评论,主张对法作战,反对“输金议和”,表现出该报鲜明的爱国立场。《述报》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