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4
● 摘要
一、论述题
1. 《尉郧与“新民”引及》曾经就叨陛主要问题展开争论? 结果如何?
【答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时称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在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民报》创刊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和保皇派报刊之间已经有过一些小规模的笔战。1903年后,两派报刊的论战日趋频繁。《民报》创刊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担负着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即清除保皇派的思想影响,扫除革命发展的障碍,扩大革命阵营。因此,《民报》一创刊,就以“主帅”的身份,率先同最有影响的保皇派报刊《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1)《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新民丛报》否认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认为满汉之间没有民族矛盾,革命派的排满实际上是“杀尽满人”,造成天下大乱,主张拥戴光绪皇帝,推动清廷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民报》则认为,“反满”主要反的是清政府,因为它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奉行卖国政策,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守土长官”,所以要想救国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用武力推翻清政府。
②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新民丛报》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经过专制、立宪、共和几个阶段,不能超越,现阶段“民智未开”,还不具各共和国公民的资格,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民报》则认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秩序和人民权利均无保证。中国人民完全有民权立宪之能力,应该立即废除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不存在土地贫富不均的现象,没有必要平均地权,实行土地国有对农业生产不利。《民报》则用事实驳斥说,中国确实存在“豪右”和“细民”的差别,只有实行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生产才能发展,民生问题才能解决。
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新民丛报》认为,革命是暴烈的行动,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中国就会被瓜分。《民报》则认为,革命只是推翻清朝政府,并不排外,因此不会引起社会动乱和帝国主义干涉。如果不革命,中国越来越弱,才会招致瓜分。
(2)((民报》与((新民从报》大论战的结果
这场大论战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历时一年半,以《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