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D

【解析】社区教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答案为D 。

2. 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这是( )的做法。

A. 美国保育学校

B. 法国保育学校

C. 德国保育学校

D. 英国保育学校

【答案】D

【解析】英国保育学校的做法是: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在孩子早晨来园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来的是谁的家长,小朋友表示欢迎,而那名幼儿也感觉十分骄傲和自豪。在半天的活动中,家长陪伴幼儿参加每一项活动,如在读书角为幼儿读书,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唱歌做游戏等,促使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

3. 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等不必让儿童知道,体现了家长育儿中( )的守则。

A. 尊重儿童

B. 做好榜样

C. 规矩明确

D. 适当回避

【答案】D

【解析】儿童和大人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虽然属平等的成员,但由于年龄、知识和需要的差异很大,儿童与父母之间有着共同的需要和欢乐,也还有着许多不同的需求。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家庭生活的某此方面儿童是小宜参与、小必知道的,这就是适当回避。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家庭社交活动中的某些不必让儿童知道的交谈内容,家庭中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讨论,家庭成员为教育儿童的意见协商和对儿童的分析、教育的措施,对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的比较,家长准备和幼儿园老师交换的关于儿童的意见,以及夫妻生活等等,均属于儿童应回避的方面。

4. ( )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A. 爷爷奶奶

B. 幼儿教师

C. 家长

D. 小学教师

【答案】C

【解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等。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影响贯穿孩子的一生。因此,答案为C 。

5. 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 )。

A. 所有在校学生

B. 学龄儿童

C. 所有的学习者

D. 知识经验不足的人

【答案】C

【解析】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6. 教师和幼儿是否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 )。

A.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D.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答案】A

【解析】教师如何看待儿童,也就是教师坚持什么样的儿童观。因此,答案为A 。

7. ( )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强调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 杜威

B. 陈鹤琴

C. 福禄贝尔

D. 陶行知

【答案】B

【解析】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现象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要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8. 幼儿一般只能感受事物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 低级性

B. 浮躁性

C. 冲动性

D. 肤浅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容易感受,面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

9. 在(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A. 工业社会

B. 工业社会初期

C. 现代社会

D. 现代社会初期

【答案】D

【解析】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①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②工业社会,不限十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③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④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0.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这种作用模式是( )。

A. 诱导

B. 维持

C. 递进

D. 促进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