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9073汉语国际教育及跨文化交际基础复试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哪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2)四者间关系

我们认为应走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单向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说明用什么技术手段的问题。

总之,各领域间是相通的,不是封闭的。四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 客观性测验与主观性测验各有什么利弊?

【答案】(1)主观性测验

主观性测验的正确答案一般不止一个,而且往往不是实施测试前能够确定的,需要评分员在评分过程中自己作出主观的判断,对于同样的考生答案,不同的评分员很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

①主观性测验的优点

a. 考查有深度和层次

主观性测验能够使被试有足够的发挥自己水平的余地,特别适合考查被试语言运用的能力和产出性技能,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像作文这种主观性测验,一般认为比一些客观性测验更能直接测出被试的书面表达能力,因而更有效。

b. 命题容易

考写作一般只需要一两个、两三个题目就可以了,口试即使是采取面试的形式,主考人一般也不需说过多的话,而主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被试。

c. 某种程度增加了测验对考生能力的区分作用

由于答案不惟一,而且不像选择题那样正确答案包括在几个给定的选择项里,因此被试很难猜测。

②主观性测验的缺点

a. 评分结果的偏差

由于评分标准不详尽周到,不同的评分员理解和把握评分标准会存在差异,评分结果很难完全一致。即使评分标准十分详尽,但由于评分标准带有命题人或标准制定者个人倾向等主观色彩,评分员会因有不同看法而不认可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这样,评分员在评判被试答案时就会发生偏差。另外,评分员自身的条件或因素,如水平、经验、态度、情绪等也会影响评分质量。评分的不一致使主观性测验的信度难以保证。

b. 评卷费时费力,工作量大

虽然命题容易,省时省力,但阅卷评分时却费时费力,工作量很大,因此,如果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因素,大规模的语言考试就很难采用主观性测验形式。

(2)客观性测验

客观性测验是指事先规定了答题方式、答题范围和标准答案,在评分过程中不需要评分员主观判断对错的测验。

①客观性测验的优点

a. 题量大,内容覆盖面广

一份测验有100多甚至200个题目,可以包括的测试点非常多,因此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被试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特别是接受性技能,例如听力理解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客观性测验的长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测验的内音仔一致性信度。

b. 评分简单、客观

由于事先规定了答题范围和标准答案,评分非常简单、客观。另外,像多项选择题这样的客观性测验题目,一般都可以由光电阅读机来阅卷,因此评分误差很小,而且极其省时省力。

c. 为测验质量和特性的科学性研究提供条件

由于客观性测验多采用0/1计分的方法,分数是连续变量,再加上被试样本一般比较大,因此可以满足统计学上的一些要求,例如正态分布、分数等距等,这为测验质量和特性的科学性研究提供了条件。

②客观性测验的缺点

a. 不太适合测试出性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多年来,用客观性测验题目来比较间接地考查写作能力和口语水平的尝试,虽然信度很高,但其效度一直受到质疑。

b. 测验分数不完全是真实能力水平

客观性测验题目,特别是多项选择题,都可以靠猜测来答题,四选一形式的多项选择题猜对的可能性是25%, 而是非判断题猜对的可能性就是一半,这样被试的测验分数并不完全是他真实水平的体现。近年来多项选择题等客观性测验题目遭到了很多批评。

c. 题目的编制费时费力

编制客观性测验题目比编制主观性题目要费时费力得多,特别是多项选择题的设计和编制对命题人员的经验、命题技巧等各方而的要求很高,每一道高质量的多项选择题都需要反复的推敲和打磨。

3. 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1)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等,2002)。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黄甫全、王本陆,1998)。

(2)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①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即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反映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一个因素。

②教学目标

教学日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顶先估计和设定,这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③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教学模式中的操作程序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优化方案。

⑤评价

评价指评价的方法、标准等。每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4. 语言测试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案】语言测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包括:

(1)传统时期或前科学时期(自20世纪初~5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