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聊城大学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这哪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1)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2)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2.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二、简答题

3. 如何衡量个体的能力差异? 能力差异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答案】不同的人,能力是有差别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识到这种差异,就能选贤任能,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促进事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能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能力差异的衡量

①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及测量

不同人的能力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测量:这可以从具有一致标准的一般能力方面来衡量。对能力水平差异的细致区分可以通过能力测验来进行。常用的是智力测验。能力测量是对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的定量手段,是心理学研究科学化的反映。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以及测量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能力的知觉差异

能力的知觉差异是反映人们在知觉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的区别。

分析型者对事物细节感知清晰,而对整体感知较差; 综合型者则正好与分析型者相反; 分析综合型兼而有之。

b. 能力的记忆差异

能力的记忆差异主要指人们在表象和记忆方面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

视觉型者的特点是视觉表象清晰; 听觉型者的特点是听觉表象占优势; 动觉型者对动作感受深刻; 混合型者的特点是各种记忆综合使用效果好。

c. 能力的思维差异

能力的思维差异是指在思维方面人们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区别。

测量:心理学上,能力类型的差异可以通过对特殊能力的各种测验来定量反映。

③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差异。人的能力发展有早晚的差异,但大多数人来说,存在一个创造与成就的最佳年龄区间,青年、中年时期是能力表现的突出阶段。

(2)能力差异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①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即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心理能力包括7个维度,即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觉以及记忆力。

不同工作,要求员工运用不同的心理能力,心理能力的差异造成工作绩效的不同。

②体质能力

体质能力包括9项基本能力(见本章表)。

对十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下作而言,体质能力时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管理中,涉及工作量、工作强度的安排时,体制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体制能力的差异必定导致工作绩效的差异。

③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是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性能力。实践智力所面对的问题没有清晰界定,有待于规划,信息不完备,有多种解决方法和正确答案。具有较高实践智力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是内隐知识。所以实践智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绩效的不同。

④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

a. 情绪知觉: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自我认知、准确评估和表达能力;

b. 有效调控: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调控,使之适应环境的能力;

c. 自我激励:在长期活动没有效果或挫折面前,坚持不懈的能力;

d. 换位思考:正确感知、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e. 情绪促进: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改变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的小同影响工作绩效的发挥。

4. 什么是群体气氛? 群体气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群体气氛,是指群体的精神环境。群体气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群体的风气、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

(1)群体的风气

群体的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群体的风气对成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①成员置身于群体中,总会受到整个群体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耳濡目染就会形成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方式,群体风气对行为有规范作用。

②人在不同风气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2)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中领导者行使权力与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也是群体气氛的重要方面,会对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①在专制型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攻击性言行要比民主型群体中多得多,尤其是直接指向成员的攻击性行为要比指向领导者的多; 成员还表现出对领导者服从,喜欢表现自我。专制型群体多以“我”为中心。在引入试验性的“挫折”时,在专制型群体中则彼此推卸责任并进行人身攻击。领导者不在场时,专制型群体的成员工作动机大大减低。

②在民主型群体中,成员彼此友好,“我”字使用的频率低,而“我们”使用得多。在引入试验性的“挫折”时,民主型群体的各成员团结一致解决问题。领导者不在场时,民主型群体的成员仍能主动自发地继续工作。民主型群体的成员对群体活动的满足感较高。

(3)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体现于两种类型的行为:一类是群体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行为,称为工作任务型; 另一类是群体成员对个人的行为,称为人际关系型。这些行为有时会起正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有时则起负的、消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四种行为:

①正的人际关系型行为;

②负的人际关系型行为;

③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

④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