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出版学广告学基础之广告学教程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广告受众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答案】广告受众与受众有联系也有区别。广告传播需要运用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媒的受传者必然是广告信息的受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是广告受众。广告受众还包括通过其他非人际传播方式接收到广告信息的群体。因此,广告受众与受众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1)在数量和特性上完全等同。在实际的广告运作中,这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却又是难以做到的,需要精』自选择适用的媒体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接近这一目标。

(2)二者在特性上相同,但广告受众在数量上小于受众。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媒体组合,尽量避免购买媒体的资金上的浪费。

(3)二者在特性上相同,但广告受众在数量上大于受众。这说明媒体选择和组合没有达到理想的覆盖面。

(4)广告受众和受众出现交叉。受众中有部分不是广告受众,特别不是目标受众。

(5)广告受众和受众没有联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媒体策略严重失误,需要调整。

2. 广告主有哪些类型? 相应有哪些广告需求?

【答案】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做广告,都有成为广告主的可能。企业做不做广告,做多大规模的广告,主要取决于经营规模、所在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上层管理者对广告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等因素。由此,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容、范围等,广告主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地方性广告主

①即在某一个地域经营的地方性企业。大致有:经销多种品牌的零售商店如百货店、超级市场、便民店、杂货店等; 为全国性企业经营某一主要产品或服务的连锁店、专卖店、地方分支机构等; 专项企业或服务机构如餐馆、美容店、修理铺、装饰公司、旅行店、事务所、银行等。另外,一些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如市政、艺术团体、街道办事处等。

②广告需求:地方性广告主多开展的是地方性广告活动,利用地方媒体发布如产品广告、机构广告、分类广告等类型的广告。同时,也会与总批发商、生产厂家等联合发布广告。一般来说,大部分消费品的销售,最终是在当地实现的,如果广告不得力,就有可能丧失销售的机会。由于地方性广告主的数量较大,总的广告投入也是可观的,据统计,美国一半左右的广告收入就来自地方性广告主。所以,绝不可小觑地方性广告主和地方性广告活动。开展地方性广告活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更为有效和实用。

(2)区域性和全国性广告主

①针对某一地区组织生产和经销并仅在这一地区进行广告活动的企业,可称为区域性广告主,

一般为区域性百货店、连锁店、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等。面向几个区域或全国市场的企业,就是全国性广告主。如娃哈哈集团、步步高公司、海尔集团等。

②广告需求:全国性广告主和地方性广告主对广告运用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全国性广告主关心的是品牌的建立,知名度的扩大,消费者认知率的提高等; 而地方性广告主更多的是希望销售量的提高,关注的是广告能否吸引顾客光顾自己的店铺。因此,全国性的企业多从广告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着眼,广告预算一般都是大手笔; 地方性企业仅留意广告近期是否产生效果,做起广告来,也需要精打细算。

(3)国际性广告主

①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广告活动的企业。

②广告需求:这些企业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往往先向这个市场出口现有产品,然后再通过合资、独资等方式建立营销部门,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使用标准生产线,统一营销方针和广告方针。但广告战略和策略的运用,则要取决于产品的属性和产品销售地区的特征,还需要本土化。

3. 我国古代广告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我国古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有:

(1)实物广告

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开始有了交换活动。据((易·系辞下》记载:‘旧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样物物交换的活动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实物广告。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物品丰富了,实物广告也逐渐多起来。《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蛋蛋,抱布贸丝”,就揭示了用“布”和“丝”做广告的形式。

(2)叫卖广告

叫卖广告也是我国古代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如布贩子一边摇“拨浪鼓”,一边叫卖; 卖油的一边敲“油梆子”,一边吃喝生意。

(3)招牌和幌子

招牌主要是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可称为店标。在我国古代,招牌实际上也成为经营者的品牌标识。如“全聚德’夕、“六必居”、“同仁堂”等,得到经营者的珍爱和承传。不少招牌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成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幌子主要是用来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行业的标记),大致可分为形象幌、标志幌和文字幌三类。

(4)印刷广告

我国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时济南刘家针铺的一块广告铜版。

4. 试述广告学的形成过程。广告如何与相关学科融合?

【答案】(1)广告学的形成过程

①自史而始

有些学者首先从研究广告史开始了对广告学的探讨。1866年,美国的J. 劳德和C. 哈特编著了《路牌广告史》; 1874年,H. 辛普森编著了《广告的历史》。这些著述对广告的演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②理论基础源自心理学

广告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代表人物为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狄尔·斯科特。1901年,他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第一次提出应把现代广告活动发展为科学。到1904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原理》一书,首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广告活动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1908年,他又撰写出《广告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初步构建了广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广告的行为理论。此后,这类与行为科学联系紧密的书籍层出不穷,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模型、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探讨购买者行为、信息沟通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③市场学推进了广告学

市场学在美国建立发展起来后,市场理念注入广告活动,使广告学成为市场学的组成部分。经济学家席克斯编著了《广告学大纲》,对广告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1926年,美国市场学和广告学教员协会成立,为开展广告学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环境,一大批有关广告力一面的著述相继问世,广告学逐步从市场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后,广告学又吸纳了营销概念,理论基础更加充实。

④传播学丰富了广告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播学产生,广告学在吸纳心理学、市场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又引进传播理论,学科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同时,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在广告学的研究中有所应用。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相适应,经过近百年的积淀,广告学逐渐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体系。

⑤社会学等扩大了广告学的研究视野

在现当代,广告学更多从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等视角,以对广告持批判的态度展开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广告学研究的视界。就一些论题如广告责任、广告伦理、广告的正义之战、广告烟幕等,专家学者、商人、公众、管理者等,均都持有有力但矛盾的观点,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告学科的综合性和矛盾性。

(2)广告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广告学发展到现今,实际上也是其他相关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结果。

广告学是综合市场学、传播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应该厘清广告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广告主要是活跃在经济领域的传播学现象,但也会引起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需要关注。

①与心理学的融合

广告学的建立,首先是与心理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广告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研究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当然也包括消费者在内。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有哪些欲望和需求,会产生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