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916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答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让人们看到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二、简答题
3. 请简单评述行为目标取向的优势。
【答案】“行为目标”取向的优点在于: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师将其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他们对其教学任务会清楚明了,这就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行为目标”便于准确评价,因为“行为目标”是以具体行为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很容易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总之,“行为目标”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对于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4. 布鲁纳对“学习准备”的理解与源自于“儿童中心”理论的“准备观”有什么不同?
【答案】近代教育思潮中“儿童中心”的重要理念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不是由于来自环境的影响,而是其自身的自然展开过程。按照这一观点,准备,就是容易而且有效地学习某种知识的心理素质。如果不具备这种相应的心理素质,学习者即使努力,也收效甚微。
而布鲁纳则认为这种所谓的学习准备是一种僵化的准备观,它不过是一半真理,是有害的。因为教学的设计固然要考虑儿童发展的适当期,但适当期并不是自然出现的生理年龄段。这种准
备观的最大弊端是“让人单纯地去等待有准备”,这使得教学往往落在儿童智慧生长的后面,奴性地跟从生长,而不是有效地促进生长。布鲁纳主张,正确的准备观不是这种生理概念,而是教育概念。充分掌握先行的、较简单的知识技能,构成学习后行的、更高深的知识技能的心理基础,这才是“准备”的真正涵义。即是说,“准备”是受教育影响而引起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影响的概念函数。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盲从儿童智力发展自然进程。教育影响理应成为加速儿童的准备、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生有准备,或者为准备提供机会”。
5. 简述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内涵。
【答案】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试图把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教学技术整合起来,把教学设计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理路是开发一种教学程序系统,以准确分析学习者的行为表现,确定要达到的行为目标,设计教学以达到预先确定的具体学习结果。这种理论还吸收了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论的因素,把教学视为各构成因素、流程和信息控制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6. 加涅把与学习有关的动机分为哪几种?
【答案】加涅把与学习有关的动机分为三种:诱因动机、操作动机和成就动机。
诱因动机即学生努力获取某种目标的动机,如学生期望获得师长的赞许、避免别人的责难、建立受同伴尊敬的地位等。操作动机包括好奇、探究和征服等,是一种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或内驱力,这种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类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追求成就的品质,这也是促进学习活动发生的有效动机。
7. 简述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
【答案】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
(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18~19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该理论是在呼唤人的尊严与自由的“启蒙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主张人性本善,每一个儿童都存在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天赋的能力,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即“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2)“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确立的。经验是儿童的直接经验与学科教材之间的历史的统一,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持续生长”,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3)“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这种经验课程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对现代课程中“科技理性”的膨胀及由此导致的课程的“非人性化”的反动。其最终目的是个体的独立自由、个性在完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和人与人之间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8. 简要说明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前三代评价批判。
【答案】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前三代评价批判是:
(1)“管理主义的倾向”。古巴和林肯认为,在前三代评价活动和评价理论中,教育管理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很少受到挑战,事实上,管理者总是通过提供资助控制着评价,决定着评价的范围和任务,决定着评价的对象。
(2)“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近20年来,人们终于逐渐意识到“社会在根本上是价值多元化的”。由于价值多元性的存在,人们常常要问,“这一教育评价是谁作的?”“为谁作的评价? ”由此,受到伤害的被评价者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客观的”评价结果也就难以被具有其他文化背景和其他价值观念的人接受。
(3)“过分依赖科学范式”。对评价者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像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那样,积极采用和模仿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探究方法。但是,他们必须面对科学范式中存在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正是实证科学的范式一直在“强化和支持着管理主义”。
9. 简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含义。
【答案】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教学对话的范型。他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正像接生婆帮助孕妇依靠自身的力量分娩婴儿一样,教育者也要帮助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理、产生真理,正因如此,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形象地称为“精神助产术”。
10.什么是教学组织? 怎样从宏观和微观理解?
【答案】教学组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对教学组织问题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
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这可以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教学过程的组织,这可以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11.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表现在:
(1)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育与教学,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并以不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自由与解放为根本目的。
(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在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并被完全解放出来。
(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充分的尊重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