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重比较

【答案】多重比较:用在变异数分析之后,若发现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再从所处理的实验水准中检视一对或多对平均数间是否有差异存在,这种工作常须比较好几对平均数的差异,就叫做多重比较。

2. 描述统计

【答案】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概括事物的某方面属性,其本质上是为由局部(或样本)信息推断全局(或总体)服务的。

3. 敏感性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分析当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是否也发生变化,即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如何。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桔子与苹果问题,该如何控制?

【答案】桔子与苹果问题:对元分析的最尖锐的批评之一就是认为其不应该将研究对象、结果测量指标、实验设计以及测量方式等不同的各项研究所得的结果结合在一起,因为这就好比将桔子与苹果拿来比较,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目前,主要是通过进行异质性检验来缓解这个问题。

5. 什么是实验设计,什么是好的实验设计?

【答案】实验设计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用来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量,从而增加实验产生有效的一致结果的可能性。实验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得最多和最有效的实验数据以达到实验的最佳状态。

6. 前言应该包括哪些不可缺少的信息?

【答案】前言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陈述研究问题、解释所要验证的理论、表明研究目的的重要性,提供研究问题背景说明。

前言在行文时可以用“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研究假设”、“背景假定”等标题,不同的研究报告前言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是否用小标题也可斟酌,但均需要讲清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领域内的研究状况等内容。

(1)研究目的是说明所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要探讨的方向,即进行此项研究有何价值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较常见的研究目的有验证理论、澄清过去研究的矛盾,或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撰写时,需要较详细地说明研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对研究的目的可以只作简单明了的叙述。

(2)研究问题是具体地指出要研究的问题所在,是针对研究目的所列出来具体的问题。通常一个研究目的会引申出数个研究问题。

(3)文献回顾是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文献回顾是一个较长的部分,在学位论文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文献回顾的目的是评价课题和发展课题。

7. 什么是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假设的过程主要有:

(1)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关理论或日常观察等途径提出一个假设;

(2)通过操作性定义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变得可操纵化;

(3)确定变量间的明确关系,根据变量关系的明确预测去设计研究;

(4)根据设计进行研究,观测变量变化,收集有关的资料;

(5)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验证假设,如果不能验证,则重新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8. 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心理统计学中应用最广的分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①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线形态因此不同。 ②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2)联系

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

9. 简述Fisher (P 值)法的基本过程与公式。

【答案】Fisher 法分可为两步:

(1)如果文献中没有给出确切的p 值的话,将各检验统计量如t 值、值转为P 值,注意此处是指具体的确切的P 值,不是P>0.05或的定性数字。

(2)按以下公式将P 值转为值,公式中的为各独立研究的单侧概率。在判断时,自由度为参加元分析的文献数(k )的两倍,即df=2k,具体的查表等检验方法与一般的检验相同。

标准差为标准差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值和d 值,正态分布曲,和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

10.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比较其异同。

【答案】(1)标准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的定义

标准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上所得的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

常模参照性测验是以常模为评价测验分数优劣标准的测验,常模被视为测验分数的参照。 (2)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

①对测验结果解释的参照系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系是预定的外部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社会对所测特质的要求或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测验实施前就确定的,是建立在被试团体之外的绝对标准,一般用达标与未达标的临界点(分界分数)来表示。

常模参照测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系是常模,即标准化被试团体的平均数,常模产生在测验之后的被试团体之内,是相对的参照点。

②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解释测验结果时,只需将个别被试的测验分数与标准(分界分数)相比较,从而对被试是否达到标准直接作出判定,被试之间的测验分数不必作比较,某个被试成绩的优劣不依赖于其他被试的行为表现。

常模参照测验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是用常模组的平均数来说明某个被试的测验成绩在标准化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对测验成绩的解释完全依赖于常模组,脱离了这个常模组,就失去了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功能。

③分数的形式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进行的是绝对评分,被试所获得的分数是绝对分数,一般用及格与不及格、达标与未达标、录取与未录取、合格与不合格、掌握与未掌握等形式表示。

常模参照测验进行的是相对评分,被试获得的是相对分数,一般用百分等级分数及标准分数来表示。

④测验的用途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毕业证书考试;各行各业招聘、录用考试;任职资格证书考试;从业执照考试;以及平时的各科教学考试等。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选拔及竞赛性考试,以及能力分组等,如大学入学考试。

⑤测验的组成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的测量目标不多,内容不广,范围不大,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每个测量目标上有足够的测题能准确地测出被试是否达到目标的状况。测题在测验中是按测量目标分组,测题与相应的测量目标相匹配,二者有高度的一致性。测量同一目标的题目既数量充足,又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测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测量目标的需要。测题区分度没什么意义。

常模参照检验中测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大,可以使被试测验成绩的分布范围较广,出现最大限度的变异性及离散度,从而增强测题对被试的鉴别能力,便于对不同水平的被试进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