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随机因素

【答案】随机因素:指的是该因素所有可能的取值在样本中没有都出现,或不可能都出现。

2. 元分析

【答案】(1)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 点估计

【答案】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二、简答题

4. 如何应用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分)?

,目前也没【答案】如何根据有关标准完成质量评价工作,如何应用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分)

有统一的或标准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办法有: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如有不一致就分析其原因,使得最后的质量得分尽可能符合统一的标准。

(2)确定一个质量得分,选择得分在分数线以上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即对所有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用中位数、平均数或是其他某个界限值为抉择分数线。

(3)将质量得分进行某种变换后,对结果变量进行加权。

5. 对于资料中的缺失值应如何处理?

【答案】在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中,缺失值处理方式:

(1)Exclude cases pariwise:成对删除参与分析的变量中含缺失值的记录。

(2)Exclude Gases listwise:删除所有含有缺失值的记录,凡整行中含有缺失值,该行全部排除在外。

(3)Replace with mean:用变量均值代替缺失值。

(4)Exclude cases allalysis bv analysis:统计检验时,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记录。

(5)Report values:报值。

6. 研究的质量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案】通常使用的标准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偏向的情况,即是否真正做到随机分配。

(2)实施偏向的情况,即除要研究的处理外,其他因素在两组是否一致。

(3)测量偏向的情况,指结果测量时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是否采用盲法观察或判断以及是否有选择性地报告研究结果。

(4)是否存在排除偏向,即被试退出试验的情况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有系统的差异。

(5)样本量的大小,大样本的研究比小样本的研究更可靠。

(6)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7.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对于假设检验,其检验统计量的异常取值有2个方向,即概率分布曲线的左侧(对应于过小的值)和右侧(对应于过大的值)。

一般情况下,概率分布函数曲线两侧尾端的小概率事件都要考虑(即双侧检验)。如果事先有把握确定其中的一侧不可能取值,则仅需对另一侧的小概率事件进行检验即可(单侧检验)。

在用“查表法”进行统计推断时,基于单侧小概率事件检验的临界值表称“单尾表”,基于双侧小概率事件检验的临界值表称“双尾表”。除t 分布临界值表是双尾表外,大多数的检验临界值表均为单尾表。

在显著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例如

进行统计推断。

在统计软件(如SPSS 或SAS 统计软件)给出的计算结果中,已标注出所计算的相伴概率是单侧还是双侧,对应于上述的单尾表和双尾表。

8. 跨文化研究设计的两种研究取向是什么?

【答案】跨文化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是

(1)文化普遍性,是将一个文化中的行为与另一种文化或所有文化中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所有文化都适用的有效原则,并确定比较不同文化中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从事普遍性研究的研究者站在外部客观的立场上对两种或尽可能多的不同文化群体进行研究,以比较不同民族或文化群体的各种行为,其比较文化行为的标准是绝对的或普遍适用的。

(2)文化特殊性,是只使用某一特定文化的方法、概念和行为解释,运用地方性标准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本土文化内的心理问题,因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普遍性。

9.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答案】(1)心理测量的定义

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理和数量化分析的过程。

(2)测量的性质

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对于单尾表,单侧检验时仍使用进行统计推断,进行统计推断,

双侧检验则用双侧检验则用/2进行统计推断;对于双尾表,单侧检验时改用

(3)测验的功能

①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可用于人才选拔、岗位安置、临床诊断、教育评价、心理咨询和治疗。

②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可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4)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心理测验不是万能的,心理测验也不是没有用的。

正确的测验观应是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科学地看待心理测验,防止乱用测验。

10.什么是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假设的过程主要有:

(1)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关理论或日常观察等途径提出一个假设;

(2)通过操作性定义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变得可操纵化;

(3)确定变量间的明确关系,根据变量关系的明确预测去设计研究;

(4)根据设计进行研究,观测变量变化,收集有关的资料;

(5)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验证假设,如果不能验证,则重新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三、综合题

11.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1岁和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1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2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2(高、低易感性)(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r4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69%表现出顺从,28%表现出内化,9%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 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

(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