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从已知的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由样本的统计数所对应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答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在积差相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用于两列总体不服从正态的连续等距数据或等级数据,用于等距以上数据时要先转换成连续编号的等级数据。
3. 地位量数
【答案】地位量数亦称相对位置量数,用来表示个体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二、简答题
4. 研究的质量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案】通常使用的标准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偏向的情况,即是否真正做到随机分配。
(2)实施偏向的情况,即除要研究的处理外,其他因素在两组是否一致。
(3)测量偏向的情况,指结果测量时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是否采用盲法观察或判断以及是否有选择性地报告研究结果。
(4)是否存在排除偏向,即被试退出试验的情况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有系统的差异。
(5)样本量的大小,大样本的研究比小样本的研究更可靠。
(6)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5. 如何进行实验型个案研究?
【答案】实验型个案研究是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控制的条件来操纵自变量,从而观察实验处理对行为变化的影响。实验型个案研究的设计可通过A-B-A 和多重基线进行。
(1)A-B-A 设计,是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策略。在A-B-A 设计中,首先在A 阶段观测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作为基线。在B 阶段,施加实验处理,在实验处理结束后,继续观察并记录行为的变化作为第二个A 阶段。
(2)多重基线设计
多重基线设计假设,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被试)在引入实验处理之前都有不同的基线期。当行为A (被试A )正在接受实验处理时,行为B 或C (被试B 或C )仍处在于基线状态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仍保持稳定,并随着实验处理的引入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可以得出实验处理和行
为改变之间的关系。
6.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答案】(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心理与教育研究往往需要研究对象积极参与、配合研究活动。研究对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可能不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而是做出掩饰甚至谎报,如果对被试的反应不做鉴别区分就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就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受到破坏。
②人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涉及研究对象社会性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被试往往出于社会比较的考虑,按照社会赞许的行为标准进行反应,而不是按照真实行为进行表现。这种社会赞许性反应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③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变量多且复杂,这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④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从道德、习俗、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
⑤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⑥人的心理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二是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科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⑦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看,二者都是社会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这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在政治介入的情况下要保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3)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①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是出于科学研究需要,也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可违背伦理性原则。要解
决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矛盾,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精心的实验设计方法。
②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③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多种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统计控制法等,已经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研究分析的精确性有所提高。此外,由于引入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和系统方法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很大增强。
7. 根据选题的原则,请从日常观察、实际需要、理论等方面至少提出5个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答案】选题原则的四个基本特征主要有: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因此,从日常生活、实际需要、理论等,我们可以选择研究的课题主要有:
(1)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分析;
(2)企业文化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3)大学生求职焦虑研究;
(4)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积极教养方式研究。
8. 论述元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答案】元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1)提出问题,制定计划;
(2)检索相关文献;
(3)对文献进行编码,并根据纳入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
(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5)正确进行数据提取;
(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7)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8)元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9)根据统计结果作出正确、全面的结论。
9. 简述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
【答案】回归模型建立的步骤一般包括:
(1)根据数据资料作散点图,直观地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大致呈直线关系。
(2)设直线方程式为如果估计值与实际值Y 之间的误差比其他估计值与实际值Y
之间的误差小,则这个表达式就是最优拟合直线模型,即表示X 与Y 之间线性关系的最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