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比较文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原创后殖民批评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后变体为一种捍卫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

【答案】原创后殖民批评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后变体为一种捍卫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原创后硝民批评的文化等级中,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东方”权力失落

一个被西方人作为神话猎奇的“东方”概念,转换为一种走向国际学术界的权力被赛义德等原创后殖民批评者独占。作为被第一世界西方人所猎奇的“东方”,这一概念对于赛义德等人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可图的神话。

(2)中国的“东方”不像赛义德的“东方”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获得更多关注和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缺少将中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冲突进行对比的动力和国际视域的关注度,因此往往转向相反的方一向,即文化保守主义。例如,当下中国大陆学界在后殖民批评的变体中仅把批评的理念转向一种民族保守主义,以此回敬张艺谋等在电影创作中把中国某些丑陋的旧日风情贩卖给西方人视读的某些枝节问题,的确,其所收获的只能是一种粗浅的批评。

2.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

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物质变化和机械反应。总之,左拉对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的背离,而其自身创作的发展也反面说明了其创作原则的极端和偏颇。过于拘泥与细节真实的自然主义创作失去了反映社会的典型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充满了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3. 为什么说译介学应是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答案】译介学的理论属性因时代、理论层面或视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当代译介学研究的特点是以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强调理论渗透、注重跨学科整合以及宏观的文化整合阐释。其特点呼应了当代学术主流,主要从方法论入手,强调科学范式的学科整合能力、宏阔的理论视野和深邃的理论背景。

(2)译介学本身也具有工具性,因为它可以为多元文学世界提供文本平台。

(3)从本体论的另一个角度看,译介学本身亦具本体性,因为由于译者的介入,翻译本身也是一种别具深意的异质文学对话。

(4)译介学也是知识性的,因为由于文本流播、文学对话及其知识之互通有无,异质文学的融摄抑或共通、共同、共享才成为可能,并且,译介学本身即是一套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知识贡献。

因此,译介学应是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4. 试述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

【答案】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是16世纪开其端绪的世界化潮流,其中又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为其基础。美国学派为比较诗学的产生做了独特的贡献。

(1)早期的法国学派以实证主义作为本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强调对于不同文学间影响事实的外部实证研究,排除文学的美学内涵。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难,为了在比较文学领域内替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或美学品格赢得合法性,而后者是符合新的学术精神的。

美国学派要求拓宽视野,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并无事实联系的多种文学现象之间,扩大到文学

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并以文学性为核心,这实际上便已开启了比较诗学的大门。

(2)虽然法、美学者对双方观点互不认同并陷入热烈争论,但是双方的观点,艾历史的探寻和批评的或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式自视为恰好相反,而事实上却应彼此补充。由此,比较文学便会不可抗拒地引向比较诗学。

5. 译介学之交往属性具有哪三种作用? 哪三个特点?

【答案】(1)译介学交往属性具有的作用

①从事译介学之文学交往实践的主体间可以通过交往实践从“他者”身上看到“自我”,并以“自我”为尺度去看待“他者”,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②可以促进文学、文化和文明共同体的渐次形成。

③可以交互影响和自由流动的方式保证“薪火相传”,文脉流播,促进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

(2)译介学交往属性具有的特点

①交往实践取决于交往理性;

②译介学交往实践有赖于范式建构;

③交往属性决定交往功能。

6. 美国新诗运动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反叛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哪些相应的缺失? 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弥补这些缺失的?

【答案】(1)中国文化中的缺失

美国新诗运动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进行反叛,是因为美国学者费诺罗萨和庞德等人所发现了西方文化一些弊病,如浪漫主义的激情、逻辑的“暴政”、思想的概念化明晰化、语言对神秘本体意义的象征等。通过“文化互动性”这一学理视域来看,这些西方文化的弊端正是中国文化所缺失的。

(2)中国现代文学对缺失的弥补

西方文学影响下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本质上就是对这些我们所缺失的异质因素的认可和接受,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①就美国新诗运动所反抗的欧洲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而言,以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创造社对“普罗米修斯式”和“维特式”两种浪漫个人主义精神的引入不仅摧垮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学传统,而且加深了中国文学对情感、主体性等审美现代性原则的探索。

②创造社对以自我扩张为特征的欧洲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的引入,填补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一个方面的缺失。最为典型的体现是郭沫若的《女神》,诗中塑造了一系列夸张的“开辟洪荒的大我形象”,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不曾出现的形象。

③以穆木天、王独清和冯乃超等后期创造社成员以及李金发、戴望舒等人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则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而且全面刷新了中国诗学关于诗歌语言的功能、艺术的颓废主义、形而上的神秘等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