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变态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赞同一定限度的节食吗?节食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如何?

【答案】(1)赞同有限度的节食。尤其是对于超重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节食有利于身体健康。任何事情都有限度,一旦过度会引起不良后果。

(2)—般说来,节食是进食障碍的开端。

①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类:限制型,即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他们严格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控制摄入的热量;暴食一泻出型,即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节食促使体重下降,这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节食行为,若个体由于种种原因恐惧肥胖,对苗条的期望过高,可能会导致神经性厌食症,持续过度节食或由于导泻使体重过轻,健康受损。

②贪食症一般始于因为追求苗条而开始的节食行为。在早期个体节食并吃低热量食物,随后对饮食的严格限制变成了对食物的“强迫性”关注,开始吃原本禁止自己吃的食物,而且有些人开始狂吃能够得到的任何食物。暴食之后,病人会采取补偿行为。尽管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也很厌恶自己的行为,但对发胖的强烈恐惧使他们坚持这样的泻出行为,这种模式会持续进行。

2. 认识领悟疗法用来针对哪些障碍的治疗?如何用认识领悟理论解释障碍的形成?

【答案】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在中国应用心理分析的实践之中,逐步发展出来的。认识领悟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为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心理障碍。其中露阴症等性心理障碍是最佳适应症。

认识领悟疗法认为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体验,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行为障碍的根本原因是用儿童化的幼稚的方式对待成年后面临的问题,这种应对方式不合逻辑也是无效的。

3. 焦虑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弗洛伊德按焦虑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三类

(1)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知觉。

(2)神经症性焦虑: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焦虑的来源在于潜意识的本我(id )。焦虑的来源可能不为焦虑的人所认识,但焦虑总是能意识到的。神经症性焦虑可有三种表现形式:

①“游离型”焦虑:在某些有焦虑倾向人群中尤为多见,源于总是害怕本我可能控制自我,使自我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以致他们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要发生可怕的事。焦虑可能游离开而依附于别的地方;

②强烈的非理性恐惧,临床上叫做恐怖症;

③惊恐反应。

(3)道德性焦虑:这种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原因是自我意识受到来自良心惩戒的危险。同神经症性焦虑一样,危险不在于外部世界。道德性焦虑是对超我的恐惧。

(4)Spielbeger 将焦虑分为两类

①状态焦虑:是一种病理状态,持续时间较短,焦虑程度较重,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较显著。它往往与个体关注的生活情景有关;

②特质性焦虑:指从幼年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人格特性,这种人自幼显示出焦虑倾向,且持续终生。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比起低特质焦虑的个体来说更容易感受到当前焦虑状态的威胁性。焦虑常在某种重要生活事件之前或有较高期望的情况下出现,此时又称为期待性焦虑。Spielbeger 编制了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 ),既可反映当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又能反映被试一贯的焦虑特性。

4. 怎样界定儿童和青少年的障碍?

【答案】(1)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发展或者社会文化所认为正常的行为标准;

(2)这些行为是持续的、严重的;

(3)异常的行为损害了儿童的功能或者破坏了他人的生活。

偏离了正常发展轨迹的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通常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质的差异。在基本正常的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很多问题行为。

5. 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在1%左右,儿童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

精神发育迟滞并不是一种心理障碍,而是一种“行为症状”,其病因可能由染色体异常、孕期问题等不同原因造成,但是均表现出智力较低、适应功能差等相关症状。

6. 诊断为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案】(1)控制能力衰减(对减少或停止饮酒的渴望或者尝试反复出现);

(2)实际的使用量比预计的更大或者时间更长;

(3)生理的抗药性;

(4)生理的戒断反应;

(5)对其他活动的忽视;

(6)长期以来有戒掉或控制使用酒精的欲望,或曾有失败的经验;

(7)使用酒精的时间增加,尽管知道经常发作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与酒精的使用有关,也仍然继续使用酒精。

如果出现了抗药性或者戒断反应,酒精依赖就被诊断为“有生理依赖”;如果个体既没有抗药

性也没有戒断反应。则将被诊断为“非生理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