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深圳大学FS72异常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应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答案】应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2. 简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治疗关系的特征。

【答案】治疗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1)独特性,体现在治疗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而是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的一种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

(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由于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没有日常的瓜葛、利害的冲突等,使得治疗者有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来访者着想,对来访者负责;又由于这种关系能自觉应用有关人际关系的科学原理,使得治疗关系得到发展,使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都能集中注意于治疗中最基本的问题。

(3)专业限制,主要体现在

①治疗关系独特性的限制,咨询关系建立在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之上。

②职责的限制,治疗者应认清什么是治疗者的责任,什么是来访者应负的责任。

③时间的限制,通常治疗或咨询中的一次会谈时间为40分钟至1个小时。治疗者应使来访者明白,治疗是有时限的,这样来访者就会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利用会谈时间。

④其他限制,如来访者对治疗者提出个人要求的限制,来访者攻击性行为的限制,对治疗对象的限制等等。

3. 比较指导性咨询与非指导性咨询在技术上的异同。

【答案】罗杰斯提倡非指导的治疗方式。他认为采用较多指导性与非指导性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的治疗者,对治疗的目的与看法是不同的。

(1)非指导的治疗认为来访者有权为他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尽管他选择的目标可能与治疗者的看法很不相同。如果来访者对自身的问题有所领悟的话,他们更可能会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指导式的治疗假定治疗者应为来访者选择治疗目标,指导来访者努力去达到这一目标。

(2)非指导的治疗重视个体心理上的独立性和保持完整的心理状态的权利。而指导式的治疗重视社会的规范,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对能力较差的人进行指导。

(3)对于治疗结果,指导式的治疗者更倾向于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工作,一旦症状消除或问题得到解决,治疗就算是成功了。非指导的治疗着眼点在来访者而不是来访者的问题。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自我的经验、体验的方向发展。治疗目的在于来访者领悟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使之更有能力去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4)指导式的治疗者与非指导式的治疗者在会谈中常用技术的不同之处。

指导式的治疗者最常用的技术依次为:

①提出非常特定的问题;

②讨论说明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相关的信息;

③指出对话的主题,但让来访者自行发挥;

④向来访者提出活动方面的建议;

⑤确认来访者谈话的主题;

⑥列出证据,说服来访者采纳行动的建议;

⑦指出需要纠正的问题或条件。

非指导的治疗者常用的会谈技巧顺序如下:

①以某种方式确认来访者表达自己时所反映出的情感与态度;

②确认或说明来访者的行为举止所反映的情感与态度;

③指出对话的主题,但让来访者自行发挥;

④确认来访者谈话的主题;

⑤提出非常特定的问题;

⑥讨论、说明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相关的信息;

⑦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会谈情境。

一、简答题

1. 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1)治疗目标是具体的

具体的目标便于操作和评估,更容易帮助来访者取得进步。

(2)治疗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治疗的目标应该是现实的,要根据来访者本身的潜力、水平以及其周围环境的限制来定。超越现实可能性的目标不会使治疗得到最终的积极结果。

(3)治疗目标是心理学的目标

治疗目标是有利于来访者心理或人格健康发展。而不是生理学方面、物理条件方面的目标。有时来访者有些躯体症状,如这些症状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其目标也不是消除或减轻这些生理症状,而是怎样改变引发这种躯体问题的心理因素。

(4)治疗目标是分轻重缓急的

有些来访者只有一个治疗目标,而另一些来访者可能会有好几个治疗目标,此时,治疗者要帮来访者分出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对来访者影响最大,他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5)治疗的目标易于进行评价

治疗目标需要经常检查和评价。若来访者有进步,此时回顾、检查治疗目标,对于来访者来说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强化;若治疗不顺利,要重新检查治疗的目标是否合适。

2. 针对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系统脱敏法,请写出其原理。

【答案】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即把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3.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有:

(1)尊重,即无条件接纳求助者,但不代表无动于衷。

(2)真诚,咨询师态度真诚,不带角色面具,没有伪装。

(3)热情,咨询师热情助人的感情色彩。

(4)共情,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5)积极关注,对求助者经济、光明、正面的方面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