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纯公共物品

【答案】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纯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②自动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③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④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二、简答题

2. 政府应如何帮助人人实现有房住的目标?

【答案】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人人实现有房住的日标:

(1)要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

政府要积极推进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限价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实现“人人有房住”是“住有所居”最基本的含义。完善政策性保障住房是实现“人人有房住”的最重要途径。从满足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要出发,考虑家庭代际、性别和人口等因素。

(2)保障性住房在分配时要贯彻适度改善优先的原则

即让脱困型、适度改善型需求优先于享受型、奢侈型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住有所居”的题中应有之义。

(3)大力发展多层次的租赁市场

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多层次的租赁市场。包括调整租赁市场的税负结构,鼓励居民利用闲置住房资源出租获利,整治和规范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出租屋,完善对特定群体和特定地区“贴租”方式的保障政策,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建立与发展投资于规模化住房租赁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等。

3.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简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意味着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二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至于微观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要让给市场机制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两个层次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可以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制定一些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以配合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2)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_,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兔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3)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尸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一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4)仲裁人角色。在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们自身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很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5)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现实,很容易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动机,导致经济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经济主体既缺乏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只有政府才能担当此任,因为政府有暴力机关作后盾。

4. 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答案】新企业所得税法还需要以下配套措施:

(1)优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规定

①进一步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不征税收入的表述;

②明确工薪扣除标准;

a. 制订与新税法相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以便操作规范并准确把握政策;

b. 对工薪“合理性”制订量化指标;

c. 对“职工”构成的要件进行限定,以增加纳税人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责任;

③弥合新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明确福利费扣除衔接方法;

④进一步明确原税制下几个税前扣除项目的过渡衔接问题;

(2)加紧制订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及审批制度

①加快与新税法优惠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出台;

a. 尽快明确原有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b. 区分轻重缓急,尽快出台相关优惠判定标准,以便于基层在操作时有章可循。

②明确税收优惠审批制度;

③增设《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明细表》;

(3)加强新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①限定核定征收纳税人的范围;

②细化企业清算所得税征管。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日益丰富的私人物品,而且还需诸如国防、道路、教育、医疗等多样化的公共物品。请问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和力式有哪些?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供给机制和方式包括如:

(1)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制度安排

①由政府直接来提供的公共物品

这是指那些个人不愿意介入或介入成本太高而又是社会必需的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a. 纯公共产品

较典型的例子是国防。

b. 准公共产品

第一种:俱乐部产品,它的特点是在消费卜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例如,那些可以收费的公路桥,以及公共游泳池、电影院、图书馆等都是这方面产品的例子。

第二种:共同资源,它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②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引入市场

a. 政府直接生产

由政府通过直接开办、控制、经营的机构或企业供给公共物品。

b. 公私合股

政府拥有全部或部分股份,以法人团体的商业企业形式经营,自负盈亏。

③政府出资,私人经营

如农村教育、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转移支付的形式,由政府出资,私人来提供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