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基础+计量经济学之计量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一项调查大学生一学期平均成绩
与每周在学习、睡觉、娱乐
与其他
各种活动所用时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如果这些活动所用时间的总和为一周的总小时数168。问: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而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说法是否有意义? 该模型是否有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 如何修改此模型以使其更加合理?
【答案】由于模型中四个解释变量
而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说法是毫无意义的。
由于四类活动的总和为一周的总小时数165,说明四个解释变量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因此违背了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假定。
可以考虑去掉其中的一个解释变量,如去掉第四个解释变量
如这时,用新构成的三变量模型更加合理。就测度了当其他两变量不变时,每周增加1小时的学习时间所带来的学习成绩的平均变之和为168小时是固定的,因此当一个解释变量发生变化时,至少有一个其他变量也要发生变化才能维持总和不变,因而,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化。这时,即使睡觉和娱乐的时间保持不变,也可以通过减少其他活动的时间来增加学习的时间,而且这时这三个变量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2. 回答,源生的随机干扰项和衍生的随机误差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模型函数关系误设的主要后果是什么?
【答案】(1)源生的随机干扰项和衍生的随机误差项的区别和联系
①“源生的”随机扰动项:如果仅仅是无数不显著因素对Y i 个值的影响,在基于随机抽样的截
由大数定律保证其满足高斯假面数据的经 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这个“源生的”随机扰动项
统计推断具有可靠性。
“衍生的”随机误差项是指被解释变量观测值与它的期望值之间的离差,其方程表示为:
②联系:用一个平衡式代替定义式,并且将随机扰动项与随机误差项等同。一个“源生的”随机扰
动项就变 成了一个“衍生的”随机误差项。将“源生的”随机扰动变成“衍生的”随机误差,关键在于,“源生的”随机 扰动项所满足的极限法则是否适用于“衍生的”随机误差项,高斯假设和正态分布假设是否仍然成立。
(2)模型函数关系误设的后果
其统计学后果主要表现在随机误差项上。对于一个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假定真实的数据生成过
第 2 页,共 39 页 设,由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证 明其服从正态分布。于是,建立在高斯假设和正态分布假设基础上的
程是模型:
其中,随机扰动项服从经典假设。
假定模型被错误地设定为:
其中,v i 为存在模型关系误差情况下的随机误差项。经数学变换后得:
①X i 是非随机的。错误模型中的误差v i 是一个正态随机
数
同的。
②X i 是随机的。
关系模型被误设的动力学关系
数充要条件是是一个随机数,并且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模型的正确动力学和随机回归元X t 的分布。因此误差v i 是一个正态随机是正态的。在上面提到的三个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大样本下
,
的正态性也不能为任何数学定理所保证。v i 就可能不服从经典假设。此时源
生的随机扰动项与随机误差项是不同的。
3. 估计量的渐近统计性质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渐近无偏性?
【答案】(l )统计量的渐近统计性质是针对大样本而言的,也称为大样本性质,是指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时,估计量所表现出的某种趋势的描述。
(2)渐近无偏性是指当样本容量增加时,由样本得出的参数估计量的期望形成的期望序列趋于参数的真实值。即,
样本容量为n 时参数
,其中的估计量的期望。 是样本容量为n 时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为所有与非随机
数之和,仍然是 正态的。此时源生的随机扰动项与衍生是随机误差项是等
二、计算题
4. 下表是中国内地2007年各地区税收Y 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统计资料。
表 单位:亿元
第 3 页,共 39 页
要求通过手工和运用EviewS 软件(或其他软件):
(l )作出散点图,建立税收随国内生产总值GDP 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
(2)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3)若2008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8500亿元,求该地区税收的预测值及预测区间。
【答案】(l )首先作Y 关于GDP 的散点图。
,出现SeriesLISt 对话框(图2)在EviewS 软件中,选择Quiek/Graph(图1)。
图1
第 4 页,共 3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