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财经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外部环境成本
【答案】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本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致但尚且不能精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外部成本减少了经济的总体效益,但在产生外部成本的主体的传统非会计领域中是不反映的。
2. 成本动因与成本动因量
【答案】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可以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的变动因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作业。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资源动因是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作业动因是指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量共同决定产品的成本。
二、简答题
3.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局限性何在?
【答案】(1)意义: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考察不同类型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对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三大类。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区分不同成本的不同性态,分别对待,最大地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控制成本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成本性态分析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得到极大地应用。
(2)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
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成本性态,只要在一段有限的期间和一个有限的产量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如果超过了一定时期或者一定的业务量范围,成本性态的特点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及其结果的应用必须保持在一定的相关服务内。也正是因为相关范围的多变性,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只能用于短期分析,而不能用于企业的长期分析。
4. 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模式有几种?标准成本差异类账户有什么特点?
【答案】(1)处理模式: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模式有以下两种:
①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
售产品。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与上述三者均有关系,分配差异后,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以及利润表中的本期已售产品成本均反映的是实际成本。
②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在这种处理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是本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当全部体现在本期的损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期的利润如实地反映各该期生产经营工作的全部成效,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因此,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以标准成本反映能较为如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避免了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大为简化。但是,如果成本标准已经陈旧,显得过高或过低,那么第二种方法则会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这时,必须对成本标准进行修订,以使其符合实际。西方企业一般都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标准成本差异类账户的特点
①“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通常的实际成本系统,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流转过程,使用实际成本记账。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这些账户改用标准成本,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②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要按成本差异的类别设置一系列成本差异账户,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等。差异账户的设置,要同采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相适应,为每一种成本差异设置一个账户。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有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
5. 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区分这两种方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1)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或以其命名)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下列三种:
①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②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③分步法。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
(3)区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是成本计算对象。
6.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是何关系?
【答案】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关系如下:
(1)农业企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是将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因此,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其附着于生物资产上;从农产品收
获时开始,就离开了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因此,农业生产的成本核算与生物资产的核算密切相关。
(2)与农产品相关的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产出农产品,在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在产出农产品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能力。
7. 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答案】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①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
②直接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
③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费用。
④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①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 请简述如何理解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1)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各自的内涵
①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这种成本可以称为“理论成本”。
②在实务中,产品成本的实际内容,除了需主要反映理论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外,也应充分体现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按照国家的分配方针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把某些在理论上不属于C+V的内容列入成本,而把某些属于活劳动耗费的成本列入营业外支出或利润分配中开支,从而得到应用成本。
(2)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