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2. 写好评论结尾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写好评论的结尾,需注意的方面:

(1)结尾与标题和开头一样,都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要照应全文,要首尾呼应。

(2)必须用心写作,不落俗套,避免空话、套话,尽可能写得生动。

(3)因文而异,有些评论言尽意止,就不必硬加个尾巴; 有些评论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应有所交代; 有些评论是驳论,结尾就不宜用号召式,应采用贬斥式等。

3. 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有何区别?

【答案】(1)政论性按语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提纲掣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

②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有不少编者按语,原来就是党委负责同志的批示。

③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需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

④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2)说明性按语

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如作者的身份、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

4. 好的评论选题应该具备的条件。

【答案】(1)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①触及现实,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评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群众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旨在向广大群众及时明确提出如何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

②新闻评论的强烈的时效性决定它一定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风尚、新问题、新动向作为主要评述对象,即时发言,给人新的启迪。

③新闻评论的选题讲究时效性,要充分注意时间和时机的关系。

④选题要新,并不意味着每篇评论都要提出新问题,讲出新观点,这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要学会老题新做,常做常新。

(2)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①评论所评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应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评论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力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③用作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必须绝对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④选题要准而有当,须通过理性思考,掌握事物的内部联系,了解此一事物不同于另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达到恰到好处的目标。

⑤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体现着媒体的方向,一定要注意准确性,要有全局观念。

(3)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即从大间题的某一个侧面选定论题,选取最贴近生活情感,最体现时代精神,最吸引受众“眼球”的那一点入笔,使论题具体集中,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学会小题大作,善于从一个看似极普通的事件中,找出其背后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问题,从而深入开掘,写出大主题,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

5. 为什么说评论的“深入”首先取决于评论作者的“身入”?

【答案】评论作者的“身入”是指评论选题应该吃透下头,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评论工作者的“身入”,是为达到评论的“深入”。

(1)成功的评论选题,总是真正吃透上下两头、上下紧密结合的选题。上,是中央的精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下,是基层实际,群众呼声,现实问题。吃透上头,大多可以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和听报告解决,而吃透下头,则必须“身入”下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即坚持“三贴近”。

(2)“身入”是“深入”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评论的论题,主要应该从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中去找,最根本的是从实际工作中去找、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选题范围。因为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党委关心的问题; 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党应该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列入选题范围,可以使党报新闻评论同群众的思想、

群众的生活结合得更紧,更好地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

(3)新闻评论在分析客观形势,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并不是一般地复述和解释有关政策条文,它总是力求把党中央的精神和基层的实际相结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虚实并举,进行具体切实的宣传。新闻评论工作者要努力“身入”生活,深入实际,吃透两头,努力写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能很好体现党的意图的评论,这样的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对实际工作有帮助,才能使党和人民都满意。

(4)事实上,任何一位优秀的评论作者,都在坚持“到生活中去”“身入”实际、调查研究。各种评论的要求不同,对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写一篇重要的评论,一般都应深入实际部门,深入基层单位,就有关问题的各个方面作广泛的了解,对其中的主要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力求详细地占有材料,从全面情况的分析中选定论题,并寻找出正确分析论题的方法。近几年,每逢重大典型宣传报道,人民口报社领导都特别安排评论部的同志“身入”一线,深入采访,为新闻报道配发评论。实践表明,这样“身入”一线,走“进”生活撰写出来的评论,一般都具有较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都能较好地配合和深化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

6. 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答案】(1)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是代表媒体编辑部立场和主张,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

(2)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舆论,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舆论在任何时候总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僵化之分。

①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a. 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主要是告诉人们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b. 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事情,或深挖事件原因、阐明事物实质,或说明事物的意义与价值,或指出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矛盾等。

②新闻评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指出什么看法和行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什么应该干或是不应该干,以及当前应该干于}一么和怎么干,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7. 新闻评论如何解决俗套的问题?

【答案】俗套主要是指新闻评论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