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我国,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品质?
【答案】(1)广播电视节目的含义。
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力一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品质
①舆论导向正确,符合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富有时代特色; 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传播迅速及时,深受群众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介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真理之声、正义之声,能不能正确传达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和质量。正确的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介审时度势,采用恰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将某些社会矛盾、问题、现象揭示出来。
②题材重要,主题鲜明,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在新闻价值中,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人们天生就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感兴趣。抓好一个重大选题,要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要多工种、多环节配合,使其具有相应的表现手段,具有深刻的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内容真实,细节准确,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事实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全面客观,要符合事物的总体面貌。
④信息含量丰富,内涵深刻,能给人以较多的思考和启迪。新闻作品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是受众的普遍要求。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才能的记者往往能比其他记者采集到有关这个事件的多种信息。例如,报道国际贸易谈判,有的记者只报道当事双方何时何地举行了有关某项争端的谈判的信息,而有的记者却不限于此,还提供了争议焦点,哪些问题取得进展或达成协议,哪些问题还在讨价还价的信息等。
均作品应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时效性是指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时宜性是指新闻报道在考虑时效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发布的时机,即选择所发布的新闻对社会能产生最佳效果时报道。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和能作出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只要符合全局利益,就要抢发快发。当时效性与真实性或时宜性相矛盾时,则应舍时效而取真实或时宜。
⑥作品应富于创新意识,体现媒体特色。创新意识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在创意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运用新颖的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但究竟如何创新,不同的新闻媒体也都各有侧
重点。文字作品的侧重点是精心打磨语言,广播作品是在音响上作文章,电视则应以形象取胜。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品位不断提高,新闻工作如果不去创新,陈袭旧有模式,是不会受欢迎的。
2. 简述评论选题的标准。
【答案】评论选题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富有新意,出奇制胜
要求写作者有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例证、新的文字和新的标题等。新闻评论不仅要求快,更要有思想,且这个思想要有新意。
(2)立论正确,有的放矢
立论正确,既包括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 既包括理论的,也包括观点的; 既包括新闻事实,也包括社会现象; 既包括出发点,也包括结论或结果。总之,一切用来为评论服务的材料,评论的一切组成部分,都必须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3)论理深刻,指导一般
在选题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蕴含着十分丰富道理而又能深入阐述的选题做文章,就可能出新意。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才可能去指导一般。
(4)宏观把握,超前预测
它需要有坚实、深厚的理论根基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新闻评论如何解决俗套的问题?
【答案】俗套主要是指新闻评论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创新开头与结尾,摆脱“三段式”的束缚,不落案臼
新闻评论要不落俗套须摆脱开头结尾“戴帽”、“穿靴”模式,节省篇幅和精力,注重新颖独到。
(2)平等对待受众,以理服人,力戒居高临下、训人说教的姿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文化产品,媒体与受众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新闻从业者必须尊重受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评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转变作风,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有感而发
要解决评论隔靴搔痒这个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转变作风,深入一线,只有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有深切的了解,撰写的新闻评论才会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从而适应受众的需要。
4. 新闻评论中的夹叙夹议与理论文章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否一回事?
【答案】(i )新闻评论中的夹叙夹议类似于理论文章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夹叙夹议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说理时有虚有实,虚实相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道理。
(a )新闻评论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不同于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就事论理、就实
论虚是它的基本技法。由于题材不同,写作的庄重程度不同,不一定每篇新闻评论都要有这样的写法,但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是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的好方法,是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的重要一环。
5. 什么是新闻评论学? 它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答案】(1)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逐步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2)新闻评论学的研究范围
对于新闻评论学的研究范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论述:
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秦蛙、胡文龙、涂光晋认为:“新闻评论学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②《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它主要研究新闻评论的特征与类型、历史沿革与地位、评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的规律等。”
③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青年学者杨新敏认为:“新闻评沦学研究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有关新闻评论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新闻评论的过程、规律,都在它研究的视野之内。”他还大胆提出了新闻评论学应涵盖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以及新闻评论史等的主张。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的。
6. 加强政治素养最根本的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答案】(1)加强政治素养要求评论工作者要有正确的立场、坚定的信念,潜心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这也是对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一条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所以,撰写新闻评论一定要站在党的立场,体现党的重要思想、部署、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声音。
(2)每个评论工作者都要像政治家那样,满怀政治热情,关注党和国家大事,随时随地胸怀全局、目光如炬,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力求及时、正确地通过评论文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工作意图,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
(3)评论工作者要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丝毫不意味着一切照抄照搬照转。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评论以及一些涉及一个时期党的重大工作部署的评论,力求从内容到文字都准确可靠,切不可掉以轻心、论出多门,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评论都非要上“论”下效,依葫芦画瓢不可。评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表现在吃透两头,并非只顾一头; 吃透上头,也并非照抄上头。敢于提出新问题,议出新见解,敢于写出新观点,闯出新天地,这也是评论工作者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