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2. 专栏评论

【答案】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的专门栏日中发表的评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而且选题角度小,篇幅短小精悍,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面向普通人发言,由普通人发言,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3. 文前按语

【答案】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地位最为重要,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写作要求言简意赅,常使用论断性语言,不必重复叙述新闻中的事实,也无需组织论证,只要直接、鲜明地提出论断即可。文前按语不要拟标题,也不宜署名。

4. 本报评论员文章

【答案】本报评论员文章是指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二、简答题

5. 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新闻评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新闻评论主要包括:大型重型的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 中型的评论(社评、评论员文章)、小型的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

(1)社论

①含义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某级党委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a. 社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媒体的方向;

b. 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

c. 它是一种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

③注意事项

a. 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

b. 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2)编辑部文章

①含义

专就当前国内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言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和权威性。论述范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②地位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内容含量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庄重、更具权威性,因而影响更大。

③注意事项

这种形式要慎用,一般应经同级党委或主管部门审定。(3)社评、评论员文章

①含义

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比较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写作上,较之社论更为自由和灵活,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

②地位

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同样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仍有较高的权威性。

③作用

往往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全局的作用。

(4)短评

①含义

为配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倾向、问题和现象,代表编辑部发表的评论。在写作上较之中型评论论题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

②作用

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时间性都较强,抓住一点,推动一般,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

(5)编者按

①含义

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按语的写作,要求旗帜鲜明、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练。亦可称之为编者的话、编辑点评等。

编者按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其作用在于引起受众注意,加强传播效果。编者按一般放文前,也可放文中。

(6)编后

①含义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力一法,给予简单必要的新说明。

②作用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起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6. 杂文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答案】杂文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

(1)贬瘤弊常取类型

“贬锢弊常取类型”是指,批判错误的东西,要善于抓住典型的人和事。这是杂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写杂文要善于“取类型”。这个“取类型”的过程,是杂文作者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过程,也是用极省检的笔墨,抓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一滴,放到杂文这台小小的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的过程。

(2)学会小题大做

学会小题大做,首先要做到取材要小。应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努力做到三“小”:题目小、角度小、口子小。“大做”,并不是讲些人所共知的大道理,而要善于从小题目中分析出一些能给人以启发的新思想,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则更好。

(3)富于联想

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触及问题的要害。

(4)善用讽刺与幽默

从某种意义上看,幽默也是一种讽刺,是一种含笑和轻松的讽刺。讽刺也常常伴有幽默。讽刺和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严密的逻辑,严肃的说理,辅之以讽刺和幽默,思想的力量就能施展得更加充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完全不同:

①对于阶级敌人的讽刺,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触到之处,必须是对手的致命伤。

②对同盟者和自己队伍里同志的讽刺,不能用这个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也可以运用讽刺和幽默。但这种讽刺,是热讽,而不是冷嘲。

(5)巧妙用典

典故运用得巧,能给人以知识,能增加杂文的艺术色彩,也能使杂文的说理更加有力。典故的内容很广泛。成语、寓言、谚语、中外历史故事,都属于典故的范畴。广义而言,名人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