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尝试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杂文。
【答案】示例如下: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我们己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 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一一可能还说了些别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邪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 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站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和那个妖女睡觉,丧了元阳,走了真精,此后不再是童男子,不配前往西天礼佛一一这样胡扯下去,别人就会不承认我是文化人,取消我讨论文化问题的权利。我想要说的是,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叮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一一精妙绝伦,前无古人。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
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一一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一一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2. 电视谈话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案】电视谈话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访谈式(或对话式)
访谈式评论与以访谈为主要手法的电视述评节目有所不同,它是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与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访谈或对话的谈话体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 谈话者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其访谈对象,多为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或某方面的专家及权威人士,谈话中容易营造较为和谐的交流气氛。
(2)座谈式
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3)论坛式
论坛式评论是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在西方国家,这类节口称之为“脱口秀”(Talkshow )。与访谈或座谈式节目的显著区别在于,现场观众的介入,使节目的人际交流氛围与现场参与感大幅度增强。特邀嘉宾与现场观众既是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代表性人士,也可以是不同意见的代表者,因而在谈话过程中,可以有同类意见的补充与共鸣,也可以有不同意见的论辩与争鸣,讨论的气氛比前两种形式更为轻松、活跃和热烈。
3. 微型评论的特点是什么? 写作上应注意把握哪几点?
【答案】(1)微型评论的特点
数量多,论题广,时效快,形式活,内容新,尖锐泼辣,群众性强。
(a )写作上的注意事项
①短而新鲜
短是微型评论的主要特点,但要吸引读者,首先要新。
新,一是要有新闻由头,或新的材料,新的角度; _是要有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路。 ②短而实在
微型评论求新且求实,要实际、实话、实在、实用。
③短而尖锐
评论主题思想要高度集中,选好聚光点。好的微型评论,总是善于把大道理化小,微言大义。
这要求在执笔为文时,从材料到观点,从角度到标题,都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闪发光彩。
④短而有文
微型评论同样要有文采。有新的材料和观点,还要用心构思,讲究修辞,锤炼语言。
4. 将自己原先写作的评论习作与邻座的同学互相交换,找出文章中属于空泛、俗套、跑题、冗长的问题,然后加以修改。
【答案】示例如下:
贫困女研究生带母求学自杀是不孝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身亡,网友将矛头指向海事大学校方。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4岁。网帖称自杀直接原因是杨母被禁止住学生宿舍,导致杨元元心理崩溃。看到这样的标题,心头默然窜起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因为,活着是最重要的啊。
当看到“贫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相信有不少的人内心会怒火陡升,本不该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还是发生了。所以会有太多的公众把矛头直指海事大学。究其本质,是因为社会上这架承载财富的天平在逐渐的倾斜,才造成了这种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
逝者已去,按理说本不该再说长道短,但不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样类似的悲剧就还会重演!
事情看起来简单明了,因为家庭绝对的贫困,学校不允许其母亲到宿舍借住,杨元元心理崩溃而自杀。正是因为贫困是最大的诱因,才使得公众一边倒的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这样,贫困的杨元元在你的学校读书,学校有义务帮助其解决一些困难。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的简单,就即便校方帮了她这个忙,但是贫困依然存在,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变故把她的心理防线击垮。所以贫困既是她坚强的心理防线,贫困又是她致命的弱点。可以肯定,杨元元在生前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煎熬之中,贫困、求学、养活母亲,应该是她每天要想无数次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样,再加上年龄的因素,她变得孤僻而高傲的看着一切,她的表面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她的内心很脆弱。自杀的念头不是突然来的,是作为一个炸药包早己存放在她的体内的,只不过这次校方的刺激,相当于是点燃了导火线。所以说校方不是没有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还是在杨元元的身上。
我如果这样说,有公众一定会骂我的,我说你们可以骂我,但让我把话说完,再骂我也不迟啊。至于公众为何骂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杨元元没有错,错的是校方,错的是社会对她贫困的漠视。我说这些都存在,但不是最主要的。我们要看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杨元元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而且已经是大学毕业了,她的母亲也是年近花甲之人。她就是真的贫困,难道她没有自理生活的能力吗? 她没有自理生活的学历和本领吗? 她已经成年,不应该照顾自己的母亲吗? 既然上面这些她都能做到,而且也必须做到,那她干嘛还要抛家带母去读书呢? 就即便在读书的时候学校给予了她很大的照顾,但是她就忍心看着自己年过花甲的母亲成天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吗?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的r'}跄? 她的这种对母亲不管不顾,执意要求学,是不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