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保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增减法
【答案】增减法是就属于同一级的风险,根据被保险人在保险单有效期间的实际损失经验或预期经验,对被保险人课以不同的费率的做法。增减法又可细分为表定法、经验法和追溯法三种。
(1)表定法
表定法先将分类表中的各种风险等级设定一个客观标准,再按被保险人的风险性质上下调整保险费率。表定法主要用于火灾保险方面,也有用于责任保险、盗窃保险的。
(2)经验法
经验法又称预期法,是根据被保险人过去的经验来计算未来应负担的保险费率。经验法可以修正分类法,如被保险人的经验资料越充分,修正后的分类费率就越准确。经验法依修正系数来增减费率,其修正系数公式为:
其中,实际赔款表示保险人在过去某一时间的赔款经验,这一期间通常为二至三年; 预期赔款
是指一般保险人将来可能发生的赔款经验; 可信度系数介于0与1之间; 可信度系数越接近1,则可信度越高。
(3)追溯法
追溯法是通过调整某一特定期间的保费率来反映保险人在该期间的赔款记录的方法。采用此法时,在保险期间终了时再据保险人的赔款记录加收或退还保险费。这一方法可进一步修正分类法。其计算公式为:
追溯保费=(基本保费+期内发生赔款×赔款转换系数)×税负乘数
其中,基本保费包括一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及保险费用,通常为标准保费的某一比例; 标准保费是按经验法计算出来的保费:期内发生赔款是指某一特定期间所发生的赔款,包括己经赔付赔款及已经发生尚未赔付的赔款:赔款转换系数指赔款变动之费用; 税负乘数以备应付课税之用。
2. 团体养老保险
【答案】为应对员工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需要,团体可能为其向保险人购买一份“生存保险”合同,员工退休后,由保险人一次性按保险金额向退体员工支付一笔款项,供其养老生活所用,这种团体保险称为团体养老保险。不过,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近年来,团体员工的退休保障逐渐由团体养老保险转向企业年金保险。
3. 财产保险基本险
【答案】财产保险基本险是指以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的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
承担被保险人财产所面临的基本风险责任的财产保险,它是团体火灾保险的主要险种之一。
根据我国现行财产保险基本险条款,该险种承担的保险责任如下:①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②雷击。指由雷电造成的灾害,包括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③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④飞行物体和空中运行物体的坠落。如果该项责任涉及到第三者的责任,则保险人可以先赔后追,即依法行使代位追偿权。⑤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遭受破坏,引起停电、停水、停气以及造成保险标的的直接损失,保险人亦予以负责。⑥必要且合理的施救费用。除上述责任外,其他均属于财产保险基本险的除外责任。
4. 终身年金
【答案】终身年金是指年金受领人在有生之年一直可以领取约定的年金,直到死亡为止的年金。
5. 场所责任保险
【答案】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的业务来源,承保固定场所因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管理不善,或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因疏忽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且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中业务量最大的险别,场所责任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宾馆责任保险、展览会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车库责任保险、机场责任保险以及各种公众活动场所的责任保险。
6. 保险人
【答案】保险人是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件发生时,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损失给付责任的人。各国法律一般要求保险人具有法人资格,但并非任何法人均可从事保险业。只有依法定程序申请批准,取得经营资格才可经营,此外,还必须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如果保险人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所订的保险合同无效。如属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效力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7. 二元说
【答案】“二元说”论者认为: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以经济补偿为目的,后者以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人身保险是非损失保险。主要观点有:
(1)否定人身保险说
该说认为:人身保险并不体现保险的性质,它是和保险不相同的另外一种合同。埃斯特(L.Elster )和威特(J.D.Witt )主要是从人寿保险中的储蓄成分来否定人身保险的性质。实际上,人寿保险是保险与储蓄的结合,既通常所说的“储蓄性保险”或“储蓄性险种”。科恩(G.Cohn )否定人身保险是真正的保险,但承认了人身保险中的保险成分。
(2)择一说
该说与“否定人身保险说”不同,承认人身保险是真正的保险,但主张把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分别以不同的概念进行阐明。主张该说的德国法学家爱伦贝堡给保险合同下了个综合性定义,即:“保险合同不是损失赔偿的合同,就是以给付一定金额为日的的合同”,二者只能择一。
凡是“二元说”论者都只是强调了保险的种概念(种概念一属概念+种差),而不是在对保险这一属概念下定义。也就是说,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相对于保险来说都是种概念,当然在内涵上就有所差异。可见,“二元说”是在对两者分别下定义。
8. 利差益(损)
【答案】利差益是指人寿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而产生的收益。通常保险人常利用保险费收入进行其他业务投资,当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按预定利率所产生的利益时,即形成利差益,就是说资金运用扣除应缴的税款与投资的费用后,其利息及红利收入等投资收益,若超过应转入责任准备金的利息和投资经费,其差额即为利差益,反之,则为利差损。通常为了安全起见,预定利率总要订得低一些,避免利差损发生。利差益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利差益=(实际投资利率一综合预定利率)×(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一投资总额)/2+(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责任准备金)×综合预定年利率。
二、简答题
9. 请比较险种不同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答案】险种生命周期是指一种新的保险商品从进入保险市场开始,经历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全过程。险种的生命周期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共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阶段需要配合不同的营销策略。
(1)投入期的营销策略
险种投入期是指险种投放保险市场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①由于对承保风险缺乏了解,所积累的风险资料极为有限,保险费率不尽合理; ②由于承保的保险标的数量极为有限,风险分散程度较低; ③由于保险费收入低,而投入的成本较高,保险企业利润很少,甚至会出现亏损。
因此,保险企业通常采用的营销手段有:①快速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 ②缓慢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将新险种投入保险市场; ③迅速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 ④缓慢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
(2)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险种成长期是指险种销售量迅速增长的阶段,其特点是保险企业已掌握风险的出险规律,险种条款更为完善,保险费率更加合理,保险需求日益扩大,风险能够大量转移,承保成本不断下降等。
因此,保险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不断完善保险商品的内涵,广泛开拓营销渠道,适时调整保险费率,确保售后服务的质量,以尽可能地保持该险种在保险市场上长久的增长率。
(3)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