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保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海上保险

【答案】海上保险又称“水险”,是指以同海上运输有关的财产、利益或责任作为保险标的,按照双方同意的方式和程度,补偿由于海上风险造成的损失的一种保险。海上保险是现代保险业中最为古老的险种,它是现代保险的起源。海上保险萌芽于地中海沿岸的共同海损分摊制度和船舶抵押借款制度。现代形式的海上保险产生于意大利,但海上保险的发展却是在英国。目前我国海上保险种类包括:①货物运输保险; ②船舶保险; ③运费保险; ④保障赔偿责任保险,包括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保险、保障和赔偿保险:⑤石油开发保险。

2. 变额年金

【答案】变额年金是年金与变额人寿保险相结合的产品,其现金价值和年金给付额都随投资状况波动,其中最常见的是“延期变额年金”。在缴费期内,每期进入独立账户的保费,按当期的基金价值购买一定数量的基金单位,称为“累积基金单位”。在领取期开始日,客户拥有的累积基金单位的总价值,可用于购买新的基金单位(称为“年金基金单位”)作为今后年金给付的来源。每期年金给付额都等于客户的年金基金单位数量乘以给付当期的基金价格,因此,年金给付额随着年金基金单位的资产价值波动而变化。

3. 自留额

【答案】自留额又称自负责任额,是指对于每一危险单位或一系列危险单位的责任或损失,分出公司根据其本身的财力确定的所能承担的限额。分出公司在对单独或多个保险标的确定自留额时,应综合考虑危险类别、危险程度、标的物使用性质、建筑等级等因素。保险公司对自留额的管理是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公司根据它的资金力量确定对每一危险单位可以自留多少责任,超过部分就要办理分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自留额是强调自留的保险责任,保险责任的大小可以由保险金额表示,也可以由赔款额表示。

4. 风险因素

【答案】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因此,风险因素是就产生或增加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情况来说的。

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①实质风险因素,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 ②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③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人的疏忽、过失、投保后片面依赖保险等,均属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与人无关,故也称为物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与人密切相

关,前者侧重于人的恶意行为,后者侧重于人的疏忽行为,因此这两类风险也可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5. 定期生存年金

【答案】定期生存年金是指年金的给付以一定的年数为限,若被保险人一直生存,则给付到期满; 若被保险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死亡,则年金给付立即停止。即定期年金是以被保险人在规定期间内生存为给付条件的年金。

6. 保险本质

【答案】保险的本质是指保险的社会属性,即多数单位或个人为了保障其经济生活的安定,在参与平均分担少数成员因偶发的特定危险事故所致损失的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互助共济价值形式的分配关系。简言之,保险的本质是指在参与平均分担损失补偿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7. 保险市场需求

【答案】保险市场需求是在各种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表(单),即在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集合形成了保险市场需求。

保险市场需求是一个变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保险市场需求会增加或减少。其影响因素包括:①风险因素; ②保险费率; ③保险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④互补品与替代品价格; ⑤文化传统; ⑥经济制度。

8. 费差益(损)

【答案】费差益是指年度内按品种设计可提取的附加费用总额大于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产生的差额收益。如果是负数,则为费差损。一般假设费用开支在全年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平均都经过半年的时间。费差益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费差益=(预定营业费用率-实际营业费用率)×保险费总额

或费差益=(预计附加费用总额-实际营业费用总额)×(1+预定利率/2)

式中预计附加费用总额要分品种、按年期统计汇总,具体方法与计划费用控制率指标中的“本期个险计划可用费用额”相同。费差益受责任准备金积累方式影响。一般情况下,首个保单年度新契约费用支出较大,因而,多数发生费差损:但随着保单经过年数的增多而逐渐收回成本,逐渐产生费差益。

二、简答题

9. 请列举我国保险法关于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和资金运用的限制的规定。

【答案】我国09年修们的《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①银行存款; ②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

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③投资小动产; ④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比例。”

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保险公司未依照本法规定提取或者结转各项责任准备金,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再保险,或者严重违反本法关十资金运用的规定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责令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整顿过程中,被整顿保险公司的原有业务继续进行。但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被整顿公司停止部分原有业务、停止接受新业务,调整资金运用。”

10.请客观评价和分析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

【答案】银行保险,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通过合作,由银行代为推销保险的一种方式,是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的兼职代理活动。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虽然取得了量上面的突破,然而在质的方面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不足。目前为止,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有:①协议模式,即银行与保险公司通过协议建立合作关系。②收购,即银行对保险公司的收购,也可以为资金雄厚的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收购。③成立合资公司,即双方出资成立新的企业经营银行保险业务。我国的银行保险还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即协议模式,仅将其作为一种销售渠道进行管理,而在这种模式下必然会有许多问题。

从银行和保险公司两个方面来看,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银行方面

①银行规模是银行保险发展的重用因素。银行拥有众多且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为保险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销售提供了硬件保障,也有利于客户更力便地购买保险产品。

②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度也会影响到银行保险的发展。

(2)保险公司方面

在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对保险公司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保险新业务增长上。对于拥有强大代理人队伍的保险公司而言,市场增长使银行保险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第二大销售渠道。这样也会导致保险公司积极寻求与银行合作,促使银行保险蓬勃发展。

同时,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1)在法律制度方面。目前,依据中国金融业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然而,集银行、证券、保险于一身混业经营国外金融集团,在我国经营时将通过不同方式继续实行混业经营,这就会形成与国内金融分业经营并存的矛盾格局,这将制约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

(2)在监管方面。金融监管当局风险控制能力仍然很差,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下,各监管机构一般依照自己的监管职能进行监管,未对银行保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共同出台监管指引,对一些创新产品日前的分业监管很难跟上其创新步伐,同时法律上缺乏监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