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2.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3. 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是指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与传统的人物、事件、工作、风貌通讯不同,社会观察通讯并非着眼于社会上的某一个别人物、个别事件,或者某一方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某个地方的风光风貌,而是在上述各类通讯的报道范围之外,用广角镜头透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观念的通讯。在不同的媒体上,社会观察通讯有不同的称谓,“新闻观察”“纪实报道”“问题通讯”“调查报道”,以及某些报纸上的社会大特写等等都属于社会观察通讯。
4. 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答案】可读性是指具有可感受性。就是说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纸黑字中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
6. 预测性消息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的优点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能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利益。
7.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对记者而言,是第一位的要求,也是起码的常识。新闻真实性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等大众传媒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
8. 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9. 以小见大
【答案】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见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这个“小’夕,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10.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答案】DEE 是指描写(Deeoription}、解释(Explanation )、评价(Evaluation )oDEE 结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写作的惯用手法,因此,DEE 结构又称“华尔街日报体”。该结构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DEE 结构的新闻作品一般由四部分组成:①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②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③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④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12.延安((解放日报》
【答案】《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二、简答题
13.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有何不同? 写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的区别
①新闻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 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沦,而发议论(述评)是一种受论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
②解释性新闻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 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是署名言论。 ③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更严格
一般的评论中,事实只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未必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未必是完整的。分析性新闻虽然要以大量事实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任意调遣的材料; 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总体而言,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地反映事实。
(2)解释性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大背景意识
写作解释性消息,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