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718行政学原理之行政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信息公开
【答案】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公众信息传播机制的基础。其宗旨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信息公开的义务人,社会的个人、团体和组织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人,依法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以及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时限和行政处理决定的部门、程序、理由和结果。
2. 内部评估
【答案】内部评估主要是指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评估者对公共政策进行的评估。它可分为两类:①政策运行机构由操作机构及其人员自己对自己施行的政策进行评估; ②由另外专设的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对政策实施进行的评估。其优点是:由于处于政府内部,对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各项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比较全面、直接地掌握政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有关从政策制定、执行的各方面信息。缺点是:由于内部评估作为政府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局中人,其评估观念、思维方式、部门利益等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各种来自政府的制约因素会导致内部评估的结果可能偏离真实的政策实施效果,影响评估的质量。
3. 行政领导权威
【答案】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效果的影响力。权威是领导权力和领导艺术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4. 公务员申诉与控告
【答案】公务员申诉指公务员对公务员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时,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处理的行为。这些人事处理决定包括:处分; 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降职; 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免职; 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向上级机关或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5. 政府决算
【答案】政府决算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各级政府在年度内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政府决算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批。审批政府决算就是对政府预算执行的最后情况进行一次总体的事后审杳。它包括中央级预算和地方总预算两部分。政府决算的重要内容包括:①政府诀算; ②行政事业单位决算; ③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缴和拨款的机构也要编制年报和决算。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年终总结,而国家决算则为下一年的国家预算提供参考,使得国家预算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6. 管理层次
【答案】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行政机关的工作量来决定。层次过多,公文履行,手续繁杂,官僚主义滋生,不仅小利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和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因此,行政机关的层次必须适当。在行政组织中,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行政组织权力由高层向基层递减,高层一般具有最高决策权,基层主要拥有执行权,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简答题
7. 简述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处理是信息管理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管理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动态活动,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开端。要利用信息,必先获得信息。信息收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加工、传递的质量和数量。信息收集的程序可分为了个步骤:
①确定需要。信息收集是有日的的信息选择。客观存在的信息难计其数,各种意义、作用、时限和流速截然不同的信息相互混杂,交迭而至。信息的收集总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②制定计划。收集之前,要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和时限作出安排,明确步骤,并在数量、时间、种类上加以具体限定。
③组织实施。计划确定后,应组织人力与技术手段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对逐步收集到的信息作初步的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加工做好准备。
(2)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方式有三个:
①分类。对无序相混的信息,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问题、事件等分类,并编制索引、
目录,使之达到有序和规范。
②比较。对同类信息或连续的信息的比较,可为管理者对行政事务的历史、现状及趋向的分析获得客观依据。
③综合。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处理,其效用会得到增强,并会由此产生具有新质的概念或结论。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既是加工过的信息向使用者的供给,又是直接使用信息的一种形式,如通过信息传递实施组织、控制与指挥。
①传递方式。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多。按传递方向可分为单向与双向。单向传递包括下行传递和上行传递,其长处是速度快、时效强。双向传递中,所及双方既是信息传输者又是接收者,其长处是反馈及时,易形成对信息的一致理解。按传递手段可分为书面传递、口语传递与电讯传递、激光传递等。这些方式传递的量、速度、范围和条件各具不同要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②传递的要求及保障。行政信息的传递,不论其方式如何,都必须及时和准确,这是最根本和最高的要求。传递迟缓或失真,均会造成决策失误、组织失控与指挥失利。
(4)信息贮存
①贮存的意义:a. 贮存为信息的再用提供条件。信息使用不同于物资消耗,不会因使用而消失。许多信息有重复使用价值,贮存是信息保值,并为其再次使用创造条件; b. 贮存为信息新质的挖掘提供可能。由于信息价值的扩展规律,当信息贮存量不断扩充时,原有信息有的会潜生新质,形成再生性信息源,贮存使其充分开发成为可能:c. 贮存为信息档案价值的发挥提供前提。许多使用过的信息,记载着行政活动的历史,具有档案性质。它们是行政历史的客观凭证、行政实践的重要参考、行政研究的可靠资料和行政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价值的具备与发挥,贮存是前提。
②贮存内容与方法
a. 区分种类,分项排列。种类的区分,一般为时间、来源地域、主题、管理层次和信息载体等。
b. 登记与编码。每一种类都要分项登记,编制目录与索引。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还需要给各项内容编码,即以规定的代码来表示原状信息。信息编码能大大提高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是现代贮存的重要方法。
8. 略谈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答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僵化的一种顽症。而强化新陈代谢机制不仅是医治这一顽症的良方,而且是增强公务员队伍生机和活力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行政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公务员队伍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同时又必须有进有出,能上能下,保持必要的流动,在流动中保持稳定。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编制、职位数额以及任职条件和年限等都有法规限制,不能随意增减,更加不能无限膨胀。既然如此,国家公务员队伍就必须强化新陈代谢机制,不断地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