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718行政学原理之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后实证主义方法

【答案】后实证主义者主张以价值为基础,包含更符合直觉和意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实证研究。他们并没有排斥实证方法,只是对主宰行为的价值因素的重新重视,是反思后的进步。从方法论上讲,实证主义擅长把社会现象拆分成各种系数、指标,单纯对某事件本身进行研究和预测。而后实证主义则主张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找出其背后的价值目标和变化; 从社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来解释现象的产生,强调互动和实例研究。总之,它们最基本的差别是对价值和意识的定位。实证主义要求价值中立,后实证主义则肯定价值前提。

价值判断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不同分析者有不同理解。与严谨的实证分析比起来,后实证主义的主张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遭到了不少的批判。因此,采用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必须警惕纯粹的抽象价值讨论方法。

2. 政府绩效管理与平衡记分卡

【答案】(1)政府绩效管理与平衡记分卡的含义: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把政府绩效管理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者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 ),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绩效管理的工具。该方法是由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戴维·诺顿在1992年首先创制的,旨在通过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指标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每一套指标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绩效进行分析。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记分法”,是因为要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诸多方面。

(2)平衡积分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工具。具体表现在:

①它对企业绩效的衡量小仅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加入了非财务指标体系,更注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能力。政府绩效管理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知道下,关注平衡,即短期政绩与长远政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两者评估理念的契合,决定了将平衡积分卡引入政府绩效评估中。

②平衡积分卡将战略总日标分解为四个方面的衡量指标,每个衡量指标又分别包括不同的具体指标,在战略实施中通过对具体指标的控制与衡量,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政府部门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绩效评估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政府进行战略管理。

③平衡积分卡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两者结合的评估途径,迎合了政府的绩效评估方法。

3. 行政组织法治

【答案】行政组织法治是指要严格按相关法律规范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立、职能和职权配置、行政编制和管理幅度、管理方式;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4. 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

【答案】(1)目标管理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该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是: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从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以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绩效管理可分为工商部门绩效管理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①在工商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组织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组织系统整合组织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区别于其他方面纯粹管理之处在于其强调系统的整合。

(3)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区别。目标管理着重于目标的设定和事前的筹划,是一种宏观的统领战略; 而绩效管理更注重于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定,是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改进的策略。②相同点。目标管理的运用能够调动每一个雇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而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组织和员工的效率,所以二者的最终目标趋于一致。

5. 信息资源

【答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

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6. 360度考核法

【答案】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简答题

7. 简述公共危机决策约束条件和决策原则。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要求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准确决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公共危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危机决策的约束条件,遵循一定的决策原则。

危机决策的各种约束条件

①时间紧迫,危机的发生、发展有突然性与急剧性的特征,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 ②信息有限,危机一般都是突发性的,因此关于危机的信息掌握有限;

③资源有限,由于危机决策需要迅速做出,因而决策者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各方面资源;

④事态发展可能危及决策者或大多数公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后果很难顶料。

由于以上种种约束条件的限制,在危机状态下进行决策,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从而也要求政府需要设立特定的公共危机决策机制。

(2)公共危机决策原则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在危机状态下进行决策,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从而也要求政府需要设立特定的公共危机决策机制。与常规决策相比,公共危机决策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①权力集中原则。在紧急状态下,权力集中有利于全方位地调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应对危机,也有利十适当简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②结果优先原则。在危机状态下,因形势严峻,难以全面考虑应. 对方式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决策应以结果优先,即把政策结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③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在危机状态下,因时间紧迫、信息资源有限,很难迅速对问题作全面深入分析,因此,在不违背长期目标的情况下,首要的任务是找到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以及可能导致局势恶化的因素,即优先实现短期目标。

④强制原则。为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限制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决策机关需要以相对强硬的姿态制定、推行相关决策。这一原则虽与民主价值观不相符合,但在危机状态下是需要的。强制原则实行由于决策机关享有调度的合法性和权威。

⑤勇于承担风险原则。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以及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境下做出决策,必定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决策者在尽可能降低决策风险的同时,必须做好承担风险的思想和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