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械设备、生产下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但是它的价值是逐渐损耗、逐次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的,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与其相对应的是流动资本。区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意义主要在于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与速度。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尽管转移的方式不同,有的是一次性转移,有的是多次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与不变资本相对应的是可变资本。

可以看出,圆定资本与不变资本在形式是有共同点,但是其所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它们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2. 劳动力作为一种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和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一样,是一次性转移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小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二、简答题

3.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力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严格地讲经济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如今,经济全球化己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①15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己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

③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工业革命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

④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⑤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出现了50年代和6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减少各种限额,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

⑥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逐渐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己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3)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③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

4.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哪些形式?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包括国际商品交换、资金和技术交流、劳务的输出与输入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孤立地发展自身经济。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有:

(1)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

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国内生产的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内所需要的商品,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式的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是指利用国外资本来进行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 利用外资是国际资金融通的重要形式。利用外资的方式有两类; 一类是外国贷款,其中又分为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国际债券。这类外资,构成我方的外债,要用外汇或出口产品偿还本金和利息; 另一类是外商的直接投资,如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合作开发资源等。我方对这些外来投资一般不承担偿还义务,而是由参加合营的双方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此外,我国利用外资还采用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国际租赁等形式。

(3)引进技术

引进技术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迅速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促进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包括购买专有技术、培训技术人才、引进先进设备和部件、经营管理知识和委托外国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等。

引进技术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要引进最新技术、尖端技术和适用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重点是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并以引进软件为主。_是引进技术必须量力而行,讲求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引进。在确定引进项目时,要考虑到国内的配套能力、利用能力和偿还能力。三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相结合。引进技术要与独创结合起来,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不能自目照抄照搬。

(4)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同属劳务输出的范畴。对外承包下程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质采购和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形式有:

①独立承包,即通过国际投标获得工程项日,并负责提供建设项目所需全部设备、材料和人力,按期完工;

②承包一个项目的部分内工程;

③同外国公司合作承包工程;

④只承包工程的劳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