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一).... 2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二).. 10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三).. 18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四).. 25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五).. 30

一、辨析题

1. 由于存在级差地租II ,农业资本家要签订长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级差地租II 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等量投资,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增加的农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始投资的生产率,就会产生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II 。

(2)级差地租I 是级差地租II 的基础。构成级差地租I 的超额利润一般在租约内做了规定,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构成级差地租II 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当租约期满,签订新租约时,就会通过提高地租额而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经常为了租约长短与租额多少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两个剥削阶级集团在瓜分剩余价值上的矛盾。

(3)在级差地租II 的场合,从超额利润到地租的转化,却会遇到一此困难。因为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小易区分开来,租地农场主总想隐瞒投资的实际成果,以便使一部分超额利润归为己有。地租是土地出租时由契约规定好了的,在租约有效期间内,山连续投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属于租地农业资本家所有; 只有当租期届满或重订新契约时,通过提高租金,才会把这种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正因为如此,租地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2.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一样都是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决定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时因为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象工业品一样,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那么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这样就无人愿意经营劣等土地。但是优等地数量有限,仅靠优等地生产的农产品小足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只能以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经营中等地或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部分超额利润就会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二、简答题

3. 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基木要求的思想。

【答案】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生产资料已不是少数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而成为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必然被抛弃,代之以有利于劳动者根本利益、没有剥削的分配方式,从而为实行按劳分配创造了前提。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即实行按劳分配。

③劳动还只是人们的谋生手段。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它还仅仅是人们的谋生手段,因此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使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差别得以承认,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日标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的基本思想

按照与克思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酉己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③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4.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包括国际商品的交换,资金和技术交流,劳务的输出与输入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这一物质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小断提高,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②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来说,第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商品短缺、另一些商品过剩的市场失衡现象,除了依靠国内调节外,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来调剂余缺,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由于主客观原因生产商品的成本和劳动耗费有很大差异。要善于利用本国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出口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商品、技术或劳务,换回本国短缺的商品、技术或劳务。由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利益、节约社会劳动。

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有利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西方发达国家几年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第四,有利于加快发展和走向现代化进程。

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仅具有客观的必要性,而且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①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比较优势理论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②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随着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商品价值表现为国际价值,商品价格就转化为国际价格。国际市场商品价值不是由个别供给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国际商品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国际价值也就是国际市场价值,它的货币表现就是国际市场价格。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必须遵循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是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