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大学商学院855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信息存储
【答案】行政信息存储是行政信息管理中继加工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指将加工处理后的行政信息按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行政信息存储是行政信息检索和有效利用的基础。具体包括两层含义:①将加工后的信息,按一定规则,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 ②将这些信息载体,按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组成系统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科学合理的信息存储,有利于方便用户检索和延长使用寿命,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管理。信息存储是行政信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是信息采集与信息利用之间的纽带。信息存储应遵循统一性原则、记录准确原则、编排有序原则、便捷性原则和安全原则。
2. 自由裁量权
【答案】自由裁量权指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自发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它是行政部门及下作人员在法律明示授权或消极默许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管理目的自由衡量、自主选择而作出一定的具体行为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小断扩大,以至于已成为当代行政管理中小可或缺的一种权力。自由裁量权可弥补立法的不足,使公共部门及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卓有成效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
3.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4. 行政监督体系
【答案】行政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瞥权的多元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根据行政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将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行政管理内部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行政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包括:一般监督、专门监督、行政复议和特种监督。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5.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答案】行政内部监督,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的监督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业务监督(分两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又称主管监督; 二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又称职能监督)、专门监督(是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
【答案】(1)编制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体系
目录体系是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服务的一种工具,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行政信息查询、检索和定位的服务工具。借助目录系统。可对行政信息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以支持公众方便、快捷地检索、获取和使用公开的行政信息,以支持政府部门之间共享行政信息。
①科学构建行政信息目录体系框架。包括:资源层、目录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②科学构建目录体系服务模型。目录体系主要包括目录体系生产、管理和查询系统三个部分。其使用者包括元数据生产者、目录体系管理者和信息查询者三类用户;
③明确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数据库管理目录与行政信息采集责任公开目录。
(2)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一致性和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基本保证,是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和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3)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制度
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制度包括管理维护制度、技术平台管理维护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交换共享目录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存储、交换、发布与服务管理; 信息分级联合编目、申报、登记; 信息元数据标准申报登记备案; 信息唯一标识(编码)申请、分配。
(4)加强行政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
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形成跨部门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和提供及时有效的便民服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支撑。加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应本着“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的原
则,统筹建设。
7. 简述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措施。
【答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危及政府职能运行、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对政府来说,国内国际社会出现重大纠纷或冲突都可成为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并非单纯公关意义上的解决之道,它可能表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意义上的应对和处置。公共危机时间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尽快掌握事实真相的全貌
政府公关人员应及时调查分析,迅速了解事件全貌,判断危机事件性质与来源,并尽量弄清:①事故原因、影响程度、发展趋势; ②外界与内部对事件的反应; ③现有的控制和处理措施是否有效等。了解清楚后,政府公关部门应立即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使领导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与全貌。同时迅速利用有效的传播媒体向公众公布事件真相和政府对事件采取的处理措施,向新闻媒体发出准确、权威信息。
(2)确定对外发言人及统一新闻发布口径
一日发生紧急事件,政府就会成为新闻界和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政府发言人要及时提供真实信息,主动澄清不实的新闻报道和社会传言,向公众报告政府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效果。政府公关部门要与新闻界保持紧密联系,必要时也可适当调整和控制信息发布的数量、范围、时机、频率和具体方式,但要注意对信息的控制应是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及时处理和善后。
(3)加强信息交流,寻求公众支持
危机发生后,各种社会关系空前紧张,政府公关部门必须加强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如上下级领导机关、各有关业务部门、新闻媒体、意见领袖、受影响公众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以取得谅解和支持。
(4)做好善后处理
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往往非常复杂,需要精心组织。如重大自然灾害、武装暴乱事件等,给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给公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创伤。这些后果不是马上能够清除的,因而需要提供有关事实真相、赔偿损失、责任者处理,以及今后预防措施等消息,通过处理危机事件来宣传政府机构的政策和行动,尽快恢复其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处理结束后,政府公关部门应向有关领导详细报告处理的全过程,协助制定预防措施并跟进落实。
总之,危机事件的成功解决,与政府公关部门有效履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职能是分不开的。危机事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而且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公关人员应迅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尽量减轻其危害。
8. 行政组织机构有哪几种类型?
【答案】行政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像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结构形式和特性等都是对组织的整体结构的描述,在组织的八个构成要素中,机构设置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据组织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