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身体姿势

【答案】身体姿势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其表现形式也有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之分。

2. 体育价值观

【答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包括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

二、简答题

3. 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高原现象是指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

(1)高原现象表明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因此,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2)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原有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

(3)随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也会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发展。

(4)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的执行时机、力度在整体技能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4. 简述攻击性行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答案】运动心理学家对攻击性行为是否促进运动表现持有争议。

(1)持支持观点的学者认为,敌意性攻击常常与愤怒的情绪相联系,愤怒的情绪可能增强比赛动机,提高生理唤醒水平,因而促进竞赛表现。

(2)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攻击性行为所升高的唤醒水平可能超过运动员的最佳功能区,或使运动员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其场上表现。

(3)造成上述观点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在运动实践中有时很难明确区分攻击性行为和

果断行为。

5. 什么是特质性攻击?什么是状态性攻击?通过什么方法能测定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答案】根据个体人格(个性)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攻击性行为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

(1)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具有特质性攻击的人,更容易产生状态性攻击行为。

(2)状态性攻击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

(3)借助于人格问卷和有关攻击性问卷能测出这两种攻击性倾向。

6. 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②个体生理状况

大多数研究支持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性等因素与体育活动呈负相关。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或者认为自己心血管问题是由锻炼而引发的个体,更容易退出体育活动。相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坚持体育活动。

③个人行为

一般来说,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比被动参加有监督活动的个体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 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a. 人格特征包括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自我效能可以准确地预测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

b. 社会体格焦虑也影响着体育活动行为的各个方面和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和乐趣。

(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①物理环境

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有规律的活动者来说,有个适宜的健身场地非常重要,很多健身活动退出者退出的原因是由于活动场所的不便。

②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个体不喜欢自己单独锻炼。活动计划指导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

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近来的研究发现,当个体以50%或未超过他们的有氧能力的负荷量来从事体育活动时,活动

的坚持性最高。

7. 什么是特殊体育能力?

【答案】(1)特殊体育能力是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2)从事体操运动(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主要应具备的特殊体育能力,包括肌肉用力感(用力的准确性)、平衡感、空间定向(方位知觉)能力、动作反馈能力、时间节奏感或韵律感、动作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动作短时记忆的准确性等,其中以前五项尤为重要。

8.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暗示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体育运动中的自我暗示类型包括与技术动作或战术有关的自我暗示、激励性的暗示、情绪性暗示。

(2)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暗示训练的作用是:

①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

③帮助学生和运动员调节情绪,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比赛的情绪唤醒。

④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和发力程度。

⑤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上。

三、论述题

9. 试述运动兴趣的初级、中级、高级水平的不同特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答案】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1)不同特点

①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有趣。

“有趣”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它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②运动兴趣的比较高级水平——乐趣。

“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运动兴趣进入比较高级的水平时,已不仅仅停留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表面。“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情绪性的)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感情性的),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乐趣”。

③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

“志趣”是完成状态的高层次兴趣,即对体育运动技能及其基本用途的兴趣。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