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当前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案】统筹兼顾就是要从发展的大局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统筹城乡发展
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2)统筹区域发展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和人力资源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于扩大内需,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6)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7)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要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②解决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重要任务需要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生产力还需持续稳定加速发展,经济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体制要不断发展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收入分配差距要合理调整,统筹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要不断加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需要发展,对外开放要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都是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沿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前进,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的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能解决面临的各种任务和问题。我们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日标和主要任务
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则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日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