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企业管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信息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答案】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价值性等性质。
(1)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2)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4)信息具有层次性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包括战略层管理信息、战术层管理信息和作业层管理信息。
(5)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6)其他性质: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可加工性、共享性等特性。
2. 国际企业管理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国际企业管理的组织模式主要有:
(1)出口部门
当出口销售量占企业销售总量的比重较大时,为了对出口经营实施更好的控制,企业往往设立独立的出口部门。出口部门负责所有出口产品的市场定价、促销与国际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
(2)国外子公司与国外事业部
①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强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往往设立本企业(母公司)下属的国外公司法人组织(子公司)。
②为了对国外销售子公司与制造子公司进行管理,一般在企业内设置国外事业部。
(3)国际事业部
随着国外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世界的主要地区都设立了数量较多的生产、销售子公司,国外经营活动在企业整体经营中已占据重要位置。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国外经营业务,企业的国外经营业务管理组织从国外事业部向国际事业部转换。
国际事业部与国内事业部具有同等的组织地位,其作用是管理、控制国外经营业务,并被赋予有关国外经营业务的一切责任与权力,国外子公司也在其控制与管理之下。
(4)全球化组织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从全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构建全球化组织。全球化组织的构建基础一般可以选择以世界产品类别为基础或以世界地区或国家为基础。主要包括:
①世界产品事业部组织; ②世界产品事业部组织:③世界矩阵组织:④跨国网络组织。
3. 控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未来导向原则,指控制工作应当着眼未来,而不是只有出现了偏差才进行控制,即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前馈控制功能。
(2)反映计划要求原则。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计划是控制标准的原始依据,所以,控制必须反映计划要求。
(3)组织适应性原则。组织的控制系统必须与组织结构相适应。为此,控制必须反映组织的结构状况并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
(4)关键点原则,指控制工作要突出重点,要针对关键因素实施重点控制。事实上,组织中的活动错综复杂,管理者无法对所有活动实施完全控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计划执行中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上。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选择关键控制点是管理工作的一种艺术,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力。
(5)例外原则,指控制工作应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偏差,即异常偏差,也就是指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这可使管理者把精力集中在他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卜。
(6)及时性原则,指在控制工作中及时发现偏差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7)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求必须具有客观的控制标准,所以,应尽可能将控制标准量化,量化程度越高,控制越规范; 其次要求控制系统应尽可能提供和使用无偏见的、详细的、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8)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控制系统获得的信息和采取的控制措施都必须准确无误,行之有效。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系统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准确,造成这种不准确的原因有时是客观的,有时是人为的。因此,管理者在设计管理控制系统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9)弹性原则。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0)经济性原则。控制活动需要经费。只有控制所需的费用小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才有必要实施控制。所以,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操制系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挣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4. 组织机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案】组织机构设计原则有:
(1)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初期,一般较多地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很少改变其基本的组织结构,只是利用其在国内销售中的相同销售管理部门来完成销售订单。
(2)选择许可交易方式进行国际经营的企业,许可方只需洽谈合同和收取技术转让费,一般也不需要改变国内组织结构。
(3)当国际经营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核心业务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其国际经营
战略,应设立适当的组织机构管理其国际经营业务。
5. 简述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答案】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儿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企业财富增加得越多。另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取利润的多少表明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实力。所以利润最大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但是这种观点仍然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没有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
②没有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③没有说明所获利润同所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税后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资本利润率说明了所有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这种观点将企业所获净利润与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可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的第二个缺点,然而它仍然存在着“没有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和“没有说明其中的风险”两个缺陷。
(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的衡量有两种方法:
①基于资产基础的估值方法,即评估企业资产负债表全部资产的价值。资产的价值在于资产的服务潜力,由于实物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市场价值难以获取,所以评估资产价值可靠程度较低。而且由于企业资产配置、组织能力的差异,其服务潜力也不同,单项资产价值合计并不能代表资产总体价值。所以基于资产基础的估值方法通常只用于单项资产估价,较少用于企业整体价值评估。
②基于权益价值的评估方法,即评估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负债和业主权益的价值。由于企业价值全部归属于企业的债权人和业主,并且现在资产证券化水平越来越高,债权和股权在市场上交易容易实现,交易成本低,交易比较活跃,其价值数据容易获取,所以一般来说企业价值主要是指企业债务和业主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价值与业主权益价值的关系也称为企业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