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验决策

【答案】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2. 数据包络分析法

【答案】数据包络分析法,即DEA 法,是指一种将观测值以前沿面方式加以包络的衡量方式。其采用数学规划模式,以极大和极小值来得到所谓的效率前沿面或极限曲线,用所有效率良好的受评估单位组成效率前沿,其他效率较差的被评估单位便落在该前沿之内,通过相互比较来确定相关单位的效率水平。数据包络分析法属于效率测定中的非参数法,其特点是无需用特定的函数形式来表达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

3.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公共政策的调研、制定、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4. 效率示标

【答案】效率示标是指生产、管理活动中效率水平的规范化显示,是效率测定的基本元素。效率示标是效率信息收集的基本依据,一般的效率示标包括单位成本、平均个案处理时间、反应速度等。由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存在着多样性,效率示标还要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设计。

5. 生死观

【答案】生死观是指关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命题。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对于领导者来说,一方面要有视死如归,无所畏J 嗅的勇气,一方面又要准确的把握形势,不得有无谓的意气之争。生死抉择的唯一标准是要看是否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6. 领导

【答案】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具体是指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过程。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聚合追随者、动员和组织群众。

7. 行政客体

【答案】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8. 国家完全责任

【答案】国家完全责任是指强调国家对其官员的过错承担责任,是其官员过错主体的国家责任理论。国家完全责任理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完全责任制度确立标志是1873年法国通过勃朗哥案件的法院判决。这一判决确立了行政法意义上关于国家(行政)责任的原则:①国家官员因过错造成公民损害,国家应承担责任;

②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分别处理;

③行政责任案件归行政法院管辖。这次判决表明国家无责论和国家豁免说从根本上被推翻,行政责任成为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传统行政方法

【答案】传统行政方法是指在威尔逊韦伯范式影响下形成的遵循层级节制、程序至上、计划主义、专业主义、相对封闭、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等原则的行政方法。传统行政方法是危机导向型的行政方法,对于推动政府行政组织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使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己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0.行政政策

【答案】行政政策是指政府从具体社会环境出发,为实现特定任务或解决一定的行政管理问题而具体规定的行动准则或方案。行政政策不强调政治信仰,主要从公共行政管理角度考虑问题,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时效性。制定行政政策的过程主要是一种技术分析和技术论证的过程。行政政策从作用、影响力、时效序列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

①长期政策,是在较长一个历史时期指导行政行为的政策,其作用类同于方针,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②中期政策,是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相对稳定的政策。

③近期政策,一般针对某一个特定行政管理问题而制定,问题解决,政策完结。

二、简述题

11.简述提升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答案】(1)悟道

悟道的意义在于领导者通过在自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理解客观世界、理解自我,以及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关系。其价值基点在于寻求和确立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包括三个要点:

①观摩。指以客观现象、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琢磨“物理”以及衍生的“事理”、“人理”,不断认知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②“自视其心”。指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审视以及校正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③悟道。指以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中心,进而寻求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健康、强劲、持久、广泛的交互作用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知行合一

“知”是知识、感知; “行”是行为、行动; “合一”是二者的统一。对于领导者提升领导力而言,无知的行是盲动,无行的知则非真知。所以,惟有知行合一,才是不断提升领导力的正途。

1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答案】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有效性)、机关管理、公共则政(则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

13.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由此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

(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3)政府山具体的官员组成,而作为自然人的政府官员并不会因为承担公共责任而自然产生任何道德优势,他们既不比常人更坏,也不比常人更好,他们同样也会犯错误;

(4)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法理或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不完整、不对等的,政府行为因此时有失序或失控,并导致对政府违约行为惩罚的空置;

(5)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如同私营企业一样也涉及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所以,政府与市场不能实现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