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7行政管理学原理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准法律行为

【答案】准法律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据具体事实做出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准法律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行为属性上,而且也体现在行为效力上。准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准法律行为法律效果的产生是源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意思追求。准法律行为往往基于一定的、具体的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法关系而产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属性。尽管对当事人的权益关系产生的影响没有法律行为那样强烈,但其影响仍然是存在的。

2. 3R

【答案】3R 是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通过“3R ”即复兴(Recover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的方式进行国家干预,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制; 增加政府开支,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 为民众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具体政策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财政扩张。为了重振经济,罗斯福政府以巨额财政赤字为代价,通过发行巨额国债,筹集巨额公共资本,继而投入了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的公共投入作为“引动水”引动了社会投资。

(2)政府管制。罗斯福新政确立了一个管制市场,确立了美国式的管制资本主义。,通过规章制度和公众的监督来对大企业和垄断进行管制。管制的目的,包括从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到工作条件、平等公正和社会政策等广泛的内容。

(3)社会福利。罗斯福新政试图通过建立包括救济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拯救穷人,缓和劳资之间的矛盾,缓和财富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状况,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3. 行为科学

【答案】行为科学是指以人群关系学说为基础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行为科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强调动机激发,行为引导和参与式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若干教授在1949年提出来的,起因于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计划,该计划简称行为科学。行为科学也因此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概念。

4. 行政职能

【答案】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

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5. 人格保障权

【答案】人格保障权是指行政公务人员在工作中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人格保障权包括同工同酬和因工作优异而获得同等刺激和奖励的权利,是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首要内在条件。人格保障权体现了对公务人员的价值和人权的尊重,也体现了人道精神。不论行政官员政治派别、种族、肤色、宗教、民族、性别、婚否、年龄或身体状态如何,不因上述因素而受到歧视,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其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6. 行政奖励

【答案】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奖励分为不同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类:

①物质方面的奖励。即给予受奖者一定数量的奖品、奖金或者晋升工资档次等。

②精神方面的奖励。即给予受奖者通令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③职务级别晋升方面的奖励。即对于受奖者,给予晋升工资级别的奖励,或者放宽晋升职务的资格条件。这种奖励较好地体现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7. 行政授权

【答案】行政授权是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分配形式。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形式上看,行政授权总是以行政任务为基础的。通过工作任务指派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上级在向下级交派任务的同时,必须给予下级相应的权力,而下级一s 得到了权力,就需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才不至于滥用权力。因此,行政授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指派工作任务、授予行政权力、承担工作责任。

(2)从内容上看,行政授权包括两个层面:

①决策权力的授子,即上级把一部分问题的决策权授子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

②执行权力的授予,即上级行政机关允许下级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方法。

8. 立法权

【答案】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类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立

法机关的议会还享有提出法案的权力。在我国,作为立法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仅有制定、解释、修改、废止普通法律的权力,而且还有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在民主国家中,立法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的代议机关代为行使,体现人民的意志。

9. 行政专业责任

【答案】行政专业责任是指狄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其执掌国家公共行政权力、运用公共行政管理方式履行国家公共行政职能而产生的特殊专业责任。行政专业责任是狭义行政责任的一种。专业责任的产生与三种公共行政现象密切相关:

①现代官僚科层组织的形成。与官僚科层组织相联系,产生了职业化的现代官僚集团及其管理形式,即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因此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

②科学管理原理的产生。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公共行政管理中出现了专业行政和专业行政人员,

③“法律有限、人事无穷”的发展要求政府官员在法律、法规上享有、在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裁量权,尤其自由裁量权。

10.行政执行能力

【答案】行政执行能力是指政府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能力,能力表征执行活动过程中行政执行主体顺利完成执行任务的基本素质、潜能。行政执行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意志和国家目标的实现,影响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

二、简述题

11.简述政府能力是我国政府改革的行为诉求。

【答案】一般而论,政府能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的相互相机、互为条件的能力构成:政策能力,即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 管理能力,即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 服务能力,即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自控能力,即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政府能力问题将逐步凸显,很快会成为我国政府中期改革目标的主导矛盾。

(1)公共政策能力。政策能力是我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的首要着力点。现阶段,对于我国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与微观公共政策的执行能力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2)行政管理能力。就一级政府的完整功能而言,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与执行既定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致的。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在同一个时空执行许多不同的公共政策,从而产生系统政策效果的过程。

(3)社会服务能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价值理念问题,主要集中在:

①如何尽快开发和开放国家各项公用基础设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